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强烈,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政策的负外部性以及我国经济相对实力的上升,促进我国开始主动推进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基于韬光养晦策略、发展中国家地位以及货币国际化前景的不确定性,我国没有对人民币国际化做出正式表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举措沿着三条主线铺开:一是推动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二是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三是与若干经济体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迄今为止,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均取得显著进展,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之间的跨境套利行为盛行的问题;双边本币互换规模巨大,但几乎实际使用。未来,只要我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金融市场能够持续发展壮大、避免不发生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同时金融改革继续深化,人民币有望在10年至20年时间内成长为重要的国际性货币。近期必须防范升值预期、境内外无风险套利机会消失之后,境外人民币大规模回流、现有模式人民币国际化夭折的风险。从根本上看,仍应加快国内结构性改革、加速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与对内开放。开放资本账户仍应谨慎。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价值储藏手段应成为主要目标。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0-72,共13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