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力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地方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力的提升是充分发挥高校功能,提高学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存在科研定位模糊、科研力量分散、科技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应着力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
作者
朱德林
机构地区
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出处
《知识经济》
2014年第5期18-20,共3页
Knowledge Economy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FJY016)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科技创新力
对策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于国波,张永宁,陈磊.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合作动力与运行机制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98-101.
被引量:21
2
文君,陈海燕.
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2):12-17.
被引量:20
3
雷金火.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及其安排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127-129.
被引量:1
4
白璐.
高校科技创新中若干问题制度层面的思考及建议[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3):55-57.
被引量:6
5
杨艳玲.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初探[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2):23-24.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张铁忠.
浅论高校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z1):111-112.
被引量:2
2
方耀楣.
大学文化氛围的东西方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1994(6):1-6.
被引量:14
3
王春.
制度文化:大学文化的核心环节[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124-126.
被引量:31
4
韩延明.
塑造大学精神与强化做人教育——创建一流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J]
.求是,2001(24):55-56.
被引量:29
5
库特.赖纳.库茨勒.
大学如何成为技术转让的重要参与者——柏林工业大学案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58-64.
被引量:3
6
冯年华,曲福田.
科技创新可持续化及其实现途径[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75-78.
被引量:7
7
第24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高校科技创新"课题组.
高校科技创新浅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23-33.
被引量:12
8
彭渝丽,苏俊宏.
高校科技管理工作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5(11):32-33.
被引量:3
9
Ledesdorff,L,Etzkowitz,H.The Triple Helix as a Model for Innovation Studies[J].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1998,25(3):195-203.
10
陈劲.研究型大学如何开展突破性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5-02-18(3).
共引文献
53
1
张艳霞,马可.
创新型大学文化构建探析[J]
.沧桑,2007,0(5):192-193.
被引量:1
2
王杭州,王竹林,王再富.
浙江省高校与地方共建科技合作平台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72-75.
3
赵书安.
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4):60-63.
被引量:2
4
丁培卫,王斌.
核心竞争力——大学特色战略方向的诉求[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98-100.
5
贺建民,邓成超,肖蕙蕙.
大学的文化使命及和谐大学文化构建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9):63-67.
被引量:11
6
吴薇.
大学使命与文化创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19-22.
被引量:5
7
贺建民,邓成超,肖蕙蕙.
试论和谐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J]
.高校教育管理,2008,2(1):6-11.
被引量:5
8
舒志华.
提升工会职能,服务于创新型大学建设[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1):59-61.
9
丁亚金.
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大学和谐文化[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1):21-24.
被引量:2
10
李国,邓成超.
加强和谐大学文化建设 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109-11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6
1
陈镖.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S1):243-245.
被引量:6
2
敖慧.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6):169-171.
被引量:49
3
孙孝科.
高校科技创新驱动因素:内涵、表征、关系及其调适[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2):92-97.
被引量:13
4
鄢晓彬.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143-146.
被引量:31
5
梅轶群,张燕.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评价[J]
.技术经济,2006,25(5):74-77.
被引量:51
6
王光平,沈红丽,金浩.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5):72-74.
被引量:3
7
陈运平,陈林心.
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38-45.
被引量:35
8
梁燕,耿燕,林玉伟,李相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5):194-196.
被引量:64
9
苗文燕.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5):47-48.
被引量:4
10
章熙春,马卫华,蒋兴华.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3):79-83.
被引量:73
引证文献
2
1
甘海忠.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策略分析[J]
.钦州学院学报,2015,30(7):34-37.
被引量:1
2
江松,曾莉.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以重庆为例[J]
.科技视界,2018(5):22-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唐不不.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路径研究[J]
.求知导刊,2016(34):39-39.
2
李辉,梁丹丹.
“双一流”建设中陕西科技创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0(19):86-87.
1
于春林.
石油企业软实力之二:科技创新力[J]
.石油科技论坛,2010,29(1):5-7.
被引量:1
2
胡跃国.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第三产业面临的困难及发展对策[J]
.同煤科技,2003(4):17-17.
3
邵蔚.
纤维应带动整个纺织行业创新发展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第五届第五次理事会在沪召开[J]
.纺织服装周刊,2014(8):13-13.
4
韩成英,齐振宏,邬兰娅.
生物种业发展背景下我国种业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4):105-109.
被引量:2
5
五洲龙获“汽车工业60年最具科技创新力品牌”[J]
.人民公交,2013(12):103-103.
6
杭州市农科院 以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J]
.杭州,2007(3):1-1.
7
高菊兰.
上海市立足科技创新 力推“四化”建设[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9(10):7-8.
8
科技创新力促新日智能MIKU登上CCTV《新闻联播》[J]
.电动自行车,2015(8):18-20.
9
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利技创新[J]
.时代经贸(下旬),2010(1):20-21.
10
王兰.
车后英雄[J]
.汽车观察,2015(10).
知识经济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