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3-34,共2页
同被引文献22
-
1朱立军.关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3):33-35. 被引量:16
-
2孙诚.日本重视农业科技普及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11S):123-125. 被引量:7
-
3黄锦龙.日本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新动向[J].中国农技推广,2005,21(9):22-23. 被引量:5
-
4黄莉莉,史占中.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比较及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51-153. 被引量:15
-
5陈磊,曲文俏.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J].当代亚太,2006(6):29-35. 被引量:36
-
6吴松.2006年日本科技发展综述(下)[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22(6):20-28. 被引量:2
-
7孔凡真.可供借鉴的日本农业现代化[J].吉林农业,2007(5):12-13. 被引量:7
-
8罔部守,章政.日本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
9邹帆,江华.日本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J].农业技术经济,2000(4):63-64. 被引量:8
-
10黄俐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传播与农业教育[J].农村经济,2000(8):10-1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3
-
1刘金花,武敏,田颖莉.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5):80-82.
-
2邓克英,罗正荣,李忠云.日本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的实践与借鉴[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3):363-366. 被引量:12
-
3范秀荣,马晓旭.培育农业科技推广中介组织的路径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36-39.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21
-
1米晓,张保军,杨改河.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8-31. 被引量:32
-
2李兴鑫,穆养民.论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40-43. 被引量:8
-
3王彦,徐创洲.刍议杨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36-4637. 被引量:4
-
4汤国辉,田雄,汤梦玮.高校培育农民技术合作社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1):143-145. 被引量:2
-
5汤国辉,汤梦玮.“两府”协作下的教授兴村模式研究——基于门河镇科技入户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2):107-109.
-
6汤国辉,汤梦玮,田雄.高校培育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4):37-38.
-
7王建明.发达国家农业科研与推广模式及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1):48-51. 被引量:31
-
8郭范顺.营口市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0(7):5-6.
-
9刘劲哲.论农业科研与现代农业发展[J].科学咨询,2010(23):25-26. 被引量:3
-
10郭宏,段旗.财政支农政策下新农村科技发展引导机制探讨[J].财会研究,2010(24):17-19.
-
1郭杰,叶新生.加快镇江市农业科技进步的路径探析[J].农业装备技术,2006,32(4):10-13.
-
2泰州市7家专业合作社列入省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J].泰州科技,2012(1):17-17.
-
3苗云成.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24):62-62.
-
4费秀库.以“十七”大精神促农机监理工作[J].中国农机监理,2009(4):39-40.
-
5胡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基础及治理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4(1):79-81. 被引量:11
-
6陈征,王加岭,王朋飞,张庆敏.农业领域申请专利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3):32-34. 被引量:1
-
7融资[J].投资与合作,2014,0(8):20-21.
-
8修芳菲.推进营口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5,27(3X):130-131.
-
9胡勇.国内外科技型农业发展模式对贵州的借鉴价值[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0):235-238.
-
10任保平,周志龙.新常态下以工业化逻辑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5(2):35-41. 被引量: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