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统计化:社会转型的另类向度 评刘新的《中国蜃景》 被引量:2

Statisticalization: An Alternative Dimens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A Review of LIU Xin's The Mirage of Chin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人类学一直都保持着关注乡土社会的传统,从20世纪30年代的学科兴起到西南联大时期的第一次研究高峰,从80年代学科重建再到回访研究成果的集中产出,无一不是以本土乡村社会为田野对象,可以说,中国人类学走的是乡村路线(徐杰舜,2010)。这种“乡土性”源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化存在。“乡土”两字不仅指作为社会基层组织和生产单位的乡村,更重要的是指传统的伦理观念以及家一国同构的关系规范,中国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就建立在“乡土性”的观念和规范之上(费孝通,1998;梁漱溟,2006)。二是对“乡土”的迷恋也是历史文化使然,因为人类学想从中看到的不仅是社会的根本事实和运作逻辑,还意欲借此书写民族主义,寻找中国社会的变革动力和文化价值的新型表达机制(杜赞奇,2007;王铭铭,2003:215—242)。
作者 张琪
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5-230,共16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柏格森.1963.形而上学导言EM].刘放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杜赞奇.2007.地方世界:现代中国的乡土诗学与政治[G]//中国人类学评论(第二辑).褚建芳,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3格尔茨,C.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111.
  • 4哈金,伊恩.2000.驯服偶然EM].刘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5景海峰.论柏格森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影响[J].现代哲学,2005(3):76-82. 被引量:8
  • 6梁漱溟.2008.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 7流心.2005.自我的他性[M].常姝,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 8刘炳瑛、牛志礼.1991.中国社会主义与统计数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吴飞.2005.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0徐杰舜.人类学中国乡村学派初论——从费孝通林耀华先生百年诞辰谈起[J].学术探索,2010(6):71-7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18

  • 1詹宇国.“柏格森热”湮灭的原因探析[J].投资与建设,2002(3):78-81. 被引量:1
  • 2张雄,汪传发.《中国经济学需创建自己的学派》,载《文汇报》2010年3月30日.http://www.sh.xinhuanet.com/2004-03/30/content-1873842.htm.
  • 3费孝通.《费孝通在200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7-58页.
  • 4http ://bbs. yznews, com. cn/bbs/viewthread, php? tid = 90146&extra = &page = 2.
  • 5《明太祖洪武实录》卷四一,洪武二年五月.
  • 6[美]明恩浦.《中国乡村生活》,午晴,唐军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年,第1页.
  • 7[美]明恩浦.《中国人德行》,张梦阳,王丽娟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第4-5页.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 9.《资本论》第3卷[M].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697页.
  • 10.《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人民出版社,1969.980页.

共引文献42

同被引文献47

  • 1J.H.梅里曼,D.S.克拉克,L.M.弗里德曼,俗僧.“法律与发展研究”的特性[J].比较法研究,1990,4(2):55-61. 被引量:16
  • 2托马斯·库恩 金吾伦 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
  • 3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 4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56-57页.
  • 5Liu Xin,The Mirage of China:Anti-Humanism,Narcissism,and Corporeality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Berghahn Books,2009.
  • 6Charles Camic and Xie Yu,"The Statistical Turn in American Social Science:Columbia University,1890-1915",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4(5).
  • 7Paul Starr,"The Sociology of Official Statistics",in William Alonso and Paul Starr(eds.),The Politics of Numbers,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87,p.7.
  • 8Alexandre Camargo,"Sociology of Statistics:Possibilities of a New Field of Investigation",trans.by Derrick Phillips,Historia,Ciencias,SaudeManguinhos,Rio de Janeiro,2009(4).
  • 9叶启政.《均值人与离散人的观念巴别塔:统计社会学的两个概念基石》,《台湾社会学》2001年第1期.
  • 10刘昭昭、赵万里.《知识与社会行动的结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