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孔子学院与武术文化传播的结合——基于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思考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武术和孔子学院均承载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使命。我国从2004年起设立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这使得武术传播可以与孔子学院有机结合,孔子学院提供良好平台,武术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武术传播自身也体现出需求与供给的结合,而且是体育与文化的结合,两者的有机契合,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作者
李海停
机构地区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体育教学部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孔子学院
武术
传播
文化软实力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1
宗焕平.
孔子学院的独特影响力[J]
.瞭望,2007(11):96-97.
被引量:7
2
宋小荣.
论全球化时代中西体育文化价值冲突的形式及意蕴[J]
.体育与科学,2005,26(2):26-28.
被引量:35
3
吴定勇.
奥林匹克与中国体育文化的碰撞和交融[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9):131-135.
被引量:4
4
惠婷.洋弟子恋上少林功夫[N].河南日报,2012-6-15.
5
王增喜.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
6
宋玉杰.
传统文化与大众传媒视阈下的武术传播——以《武林风》的成功元素为例[J]
.新闻爱好者,2013(8):87-89.
被引量:7
7
庹继光,刘海贵.
武术文化“走出去”与进军奥运辨析[J]
.新闻界,2013(6):38-42.
被引量:8
8
郑松波,汪青云.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太极拳发展及对策探讨[J]
.新闻界,2010(6):42-43.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张玲,汪伟信.
试论奥运精神与中国体育文化[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3):11-14.
被引量:22
2
汪振军.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
.新闻爱好者,2012(10):1-5.
被引量:5
3
王玉玮.
中国电视剧传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127-131.
被引量:5
4
王增喜.
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6):95-96.
被引量:26
5
颜绍泸.
世界体育史研究中的误区——东方体育[J]
.体育文化导刊,1990(3):9-14.
被引量:7
6
何振梁.
奥林匹克的普遍价值与多文化世界[J]
.体育文化导刊,2002(2):4-5.
被引量:91
7
范毓周:《传承、创新、发展:北京奥运后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在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院研究生创新论坛上的报告》,http://historynju.edu.cn/showinfo.php?id=991.
8
栗胜夫,李富刚,刘海科.中华武术发展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56-60.
9
Raymond Aron, The Industrial Society: Three Essays on Ideology and Development, Frederick A. Praeger, New York, 1967,p. 7.
10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共引文献
60
1
李晶.
北京冬奥精神:基于新世界主义的内涵诠释与当代价值[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2):139-152.
2
庹继光.
中国传统体育“走出去”的路径依赖与重构[J]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9(1):103-112.
被引量:1
3
李志明.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原生性保护与开发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3):41-42.
被引量:2
4
李然,李艳艳.
从“文化输出”的视域高瞻中国武术的输出立场与方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30-31.
被引量:6
5
任红勇.
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探讨[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z1):1-3.
被引量:1
6
王胜选.
全球化时代中西艺术的和谐发展[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1):40-42.
7
吴步皇.
太极拳起源与发展的研究综述[J]
.运动,2012(20):142-143.
被引量:4
8
乔勇.
浅论奥运文化对中国传统体育人文理念的影响[J]
.芒种,2012(21):237-238.
9
姜磊磊.
论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J]
.金融教育研究,2008,22(S1):55-56.
10
冯维胜,倪刚.
职业体育俱乐部文化与形象建设的探讨[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7-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97
1
蔡宝忠.
武术文化国际化推广的策略新探[J]
.搏击(体育论坛),2013,5(10):1-4.
被引量:2
2
英逢,鲁夫.
中华武术起步走在电子网络上[J]
.中华武术,1998(2):4-6.
被引量:3
3
张燕中,刘宏,王静.
文化焦虑与认同:中国武术异域传播中的文化错位[J]
.体育与科学,2014,35(4):51-54.
被引量:13
4
戴小平.
武术竞技套路改革要适应奥运要求[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58-60.
被引量:11
5
温力.
论武术套路的综合创造和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6):1-6.
被引量:42
6
邱丕相,郭玉成.
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
.体育学刊,2002,9(6):59-62.
被引量:78
7
余水清,江百龙,周兰萍.
武术奥运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5):11-13.
被引量:12
8
区雪儿.
魏纪中谈竞技武术进奥运[J]
.中华武术,2001(9):10-11.
被引量:18
9
李美娜,崔浩澜.
基于孔子学院的传统武术国际化传播构想[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1):45-47.
被引量:2
10
庄昔聪.
武术国际化和进入奥运的对策研究[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4):61-6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赵亚茹,白迪迪.
基于孔子学院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研究综述[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2):148-149.
2
孙艳.
留学生课程设置与河北文化国际传播新途径[J]
.大舞台,2015(5):169-170.
被引量:2
3
丁丽萍.
21世纪以来的中国武术国际化:学界的探讨与官方的决策[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3):20-26.
被引量:3
4
罗红,吕明,徐涛.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武术传播分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5):110-113.
被引量:1
5
李凤芝,索烨,朱云,刘玉,卞会泉.
微时代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32(3):81-85.
被引量:5
6
王璐.
孔子学院武术国际传播综述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2018,7(11):57-6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王暐琦,杨中皖.
微传播视野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路径探索[J]
.宿州学院学报,2016,31(10):95-97.
被引量:2
2
郑健,周新红,李久芬.
武术规定套路的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基于螳螂拳、南拳的实地考察[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6):147-150.
被引量:3
3
张瑞华.
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分析与翻译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26-26.
4
金颖.
中国与东南亚茶文化交流对云南对外汉语课程开设的影响[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1):45-46.
被引量:1
5
宋海辉.
微时代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18,37(2):91-94.
被引量:2
6
冯刚,张锋.
媒体传播对武术运动的影响与发展对策——以武术影视为例[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4):53-57.
被引量:2
7
李云杰.
新时期下传统武术文化校园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1):213-213.
被引量:2
8
廖道惠.
“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武术国际推广新路径探索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19,0(8X):130-130.
被引量:1
9
毛旺.
体育核心素养下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发展研究[J]
.武术研究,2020,5(7):81-83.
被引量:7
10
殷小娟.
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可视化比较分析——基于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2005—2019)[J]
.文教资料,2021(4):38-40.
1
田芳兵.
武术、武术文化的传播[J]
.科技信息,2010(28):23-23.
被引量:3
2
高雪梅,朱忠祥.
浅析武术文化传播方式与传播特征[J]
.体育世界,2007(7):85-86.
被引量:3
3
刘丽红,包书.
浅析本溪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有机契合[J]
.青年时代,2016,0(7):49-49.
4
刘鹏.
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发挥体育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作用[J]
.体育文化导刊,2011(12):1-7.
被引量:7
5
王岗.
中国武术传播的终极目的:文化第一[J]
.搏击(武术科学),2009,6(6).
被引量:20
6
谢禄生.
关注体育产业的发展[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9):185-187.
7
梁永成.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J]
.群文天地,2012(3):275-276.
被引量:5
8
白雪云.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5):143-144.
9
霍新宾,陈金龙.
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研究之有机契合——读《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现代化》[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71-172.
10
杨飞.
浅谈如何组织好体育赛事文化活动[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0(12):21-21.
中华文化论坛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