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4-29,共6页
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15
-
1周娟,刘亚臣.工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浅析——以沈阳工业区位布局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73-276. 被引量:3
-
2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1):79-83. 被引量:41
-
3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25(4):83-95. 被引量:416
-
4石峰.城市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的若干问题[J].城市观察,2010(1):171-179. 被引量:5
-
5毛琦梁,董锁成,王菲,李俊.中国省区间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13,68(4):435-448. 被引量:39
-
6吴爱芝,孙铁山,李国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区域转移[J].地理学报,2013,68(6):775-790. 被引量:61
-
7赵浚竹,孙铁山,李国平.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J].地理学报,2014,69(6):850-862. 被引量:81
-
8阳立高,谢锐,贺正楚,韩峰,孙玉磊.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12):136-147. 被引量:169
-
9刘军跃,王伟志,赵晓敏,王敏.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82-87. 被引量:13
-
10李佳洺,张文忠,李业锦,杨勋凤,余建辉.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6,35(1):95-107. 被引量:49
-
1本刊编辑,孙东海,朱翔,刘茂松.湖南战略[J].决策咨询(安徽),2002(7):6-13. 被引量:1
-
2刘钢,胡毅.新疆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的再认识[J].新疆财经,1994(4):11-13.
-
3杨世兵.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4):36-40.
-
4戴宏伟.产业转移研究有关争议及评论[J].中国经济问题,2008(3):3-9. 被引量:22
-
5牛艳梅.我国反梯度推移理论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2(03Z):23-24. 被引量:3
-
6吴剑巨.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之对策分析[J].华商,2008(20):156-156.
-
7刘茂松.抓住知识经济机遇 实施反梯度推移发展[J].企业家天地,1999,0(2):6-7.
-
8张艳.文化力促进区域经济反梯度推移[J].中国国情国力,2007(9):58-60. 被引量:1
-
9姜鑫.论优势原理与西部大开发[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3):67-70. 被引量:9
-
10郭岩.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模式:识别与比较——以京津冀和沪苏浙为例[J].今日科苑,2008(18):2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