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1919—1923年莫斯科对华政策“两个中心”的形成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国际共运史上,共产国际沾染了过分的俄国色彩是个事实,但是这并不表示,共产国际从成立那天起就一直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外交工具。在中国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有着显著区别,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形成尖锐的分歧。两者通过各自的渠道推行有明显区别的对华政策,是中国大革命鲜明的历史特征之一,也是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矛盾在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具体体现。1919—1923年,莫斯科的对华政策从"政出多头"逐渐被归并到共产国际和外交人民委员部两条渠道,并在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争论的发酵下,呈现出明显的分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将这种现象概括为莫斯科对华政策上的"两个中心":俄国利益中心和世界革命中心。
作者 卢刚
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8-191,共4页 Contemporary World and Social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41

  • 1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514,目录l,案卷7,第2页.
  • 2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28,第7页.
  • 3就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部的组织和活动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节录,《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第52页.
  • 4М.А.别尔西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J].亚非人民,1971,:50-50.
  • 5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26,第2、28页.
  • 6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83,第15页.
  • 7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104,第4页.
  • 8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103,第88页.
  • 9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102,第11-12页.
  • 10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105,第34页.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31

  • 1刘亨让.加伦与北伐战争中的政治工作[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2,16(2):79-82. 被引量:2
  • 2周作芳.“一国社会主义”问题研究述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 被引量:1
  • 3《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507页.
  • 4《蒋介石年谱初稿》第156页,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 5《孙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 6《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354页.
  • 7.《孙中山全集》第6卷[M].,.第2页.
  • 8.《孙中山全集》第8卷[M].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59页.
  • 9.《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M].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99页.
  •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M].档案出版社,1992年.第559页.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