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公安教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2-13,共2页
同被引文献28
-
1刘庆.论期望理论与"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一个"生产流程"的逆向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5,20(1):126-130. 被引量:3
-
2王建平,陈永进.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对教师的"期望"[J].中国地质教育,2004,13(3):21-22. 被引量:1
-
3刘宣文,黄天元.教师期望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1998,18(12):42-45. 被引量:7
-
4王蕾.教师期望效应最优化的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4):12-16. 被引量:32
-
5赵重平.体育教学和训练与皮格马利翁效应[J].体育科技,1994,15(Z1):18-20. 被引量:1
-
6程玉山,张伟,肖静.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认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0(1):75-77. 被引量:2
-
7石红,涂绍生,马志军.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健美操教学[J].四川体育科学,2001,20(1):26-28. 被引量:1
-
8陈平文.教师期望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99-101. 被引量:10
-
9左金娣.“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和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4):82-84. 被引量:21
-
10吕薇,英玉生.皮格马利翁传说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兰台世界(上旬),2006(09S):53-5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5
-
1王建平,陈永进.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对教师的"期望"[J].中国地质教育,2004,13(3):21-22. 被引量:1
-
2刘彦华,朱丽娜.教师期望理论研究述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6):17-19. 被引量:5
-
3吴筱玫.期望效应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26):298-299. 被引量:1
-
4柳长兴,秦琴,代晓华.大学生寝室宅居与自我期望调查——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11):130-140. 被引量:5
-
5杨毅宁.健美操课程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6):106-109.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刘运华.教师期望效应在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6):9-10. 被引量:2
-
2吴筱玫.期望效应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26):298-299. 被引量:1
-
3张永辉.简论教师期望理论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107-109.
-
4李叶,余卫宁.关于高校“宅”生活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9):46-47. 被引量:1
-
5周卉,张守臣.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22-23. 被引量:2
-
6张楚一.素质教育中的期望效应及其实施策略探析[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1):9-10.
-
7田艳辉,单洪涛.中学生教师期望知觉、自我期望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11):16-19. 被引量:7
-
8邓兵,沈芙蓉,陈沛然,彭星然,谭敏,陈静,刘琴.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8):1008-1011. 被引量:13
-
9张徐梅.小学数学课堂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0(3):20-21.
-
10孟龙龙,冯喜珍,王曼茹.国内自我期望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皖西学院学报,2017,33(3):134-13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