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熄灭吧,熄灭——》的修辞解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下半期最受读者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本文以他的优秀诗篇《熄灭吧,熄灭——》为例,试从语义、语音和句法三方面,解析他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传达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重新解读诗歌的主题意义以及诗人独具匠心的用词技巧。
作者
李小雪
唐晓云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
《熄灭吧
熄灭一》修辞手法
效果
分类号
I7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唐晓云.
论方方小说《白雾》中的反讽艺术[J]
.小说评论,2011(2):74-77.
被引量:1
2
李建廷.
叠音词研究综述[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3):154-15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元明松,张红.
日语叠词的构词特点及其作用[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9(6):114-117.
被引量:2
2
姜文振.
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J]
.方言,1997(4):286-291.
被引量:12
3
谢永玲.
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的区分[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3):77-78.
被引量:9
4
王绯,华威.
方方:超越与品位──重读方方兼谈超性别意识和女性隐含作者[J]
.当代作家评论,1996(5):62-72.
被引量:21
5
郭万明.
恩施话里形容词动词的一种重叠式[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3(1):79-80.
被引量:4
6
李云贵.
略论《诗经》“AA·AA”式及其蜕变[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3(4):56-57.
被引量:1
7
黄义昆.
汉语叠音造词和叠音用词探微[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9(2):83-95.
被引量:7
8
李文.
重言的性质[J]
.高校教育管理,1997(1):65-70.
被引量:2
9
胡文群.
重言管窥[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2):49-55.
被引量:2
10
马新美.
论叠音词的修辞效果[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5(2):20-2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5
1
杜欣雨.
无定河与陕北明长城交汇区域边塞民俗文化中叠音词使用述略[J]
.北方文学(中),2017,0(12):171-173.
2
张伟.
雷州民歌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38(4):13-18.
被引量:1
3
费良华.
语言学视域下易茗歌词中的古典诗歌元素探析[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2(5):67-74.
4
杜丁榕.
山西民歌中的叠音词探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10):156-158.
5
钱爱华.
汉语重叠现象于篇章中的多维考察——以《荷塘月色》为例[J]
.语文建设,2016,0(10Z):1-2.
同被引文献
5
1
何庆机.
自然与人生——论弗罗斯特自然诗的主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S1):33-36.
被引量:4
2
谢文妹,牛国辉.逆境中奋起——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9).
3
欧美文学研究十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欧美文学研究十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
诗型广告翻译研究[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诗型广告翻译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国清.
由《火与冰》来探究弗洛斯特的暗喻理论(英文)[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8(1):31-3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王艺芳.
幽深的内心风景,吟唱着人生真谛——罗伯特.弗罗斯特从内心的孤寂到人格的超俗[J]
.海外英语,2015(12):167-168.
1
周珊珊.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3(11):20-21.
2
妖.
寂寞的小孩不说话[J]
.花火(B版),2010(12):25-30.
3
李岩.
九行诗《Fire and Ice》译文对比赏析[J]
.青春岁月,2013,0(16):130-131.
4
罗伯特.弗罗斯特,郑涛.
冰与火[J]
.当代外语研究,2005(8):2-2.
5
魏梦婷.
概念整合视角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认知解读[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1):94-98.
被引量:1
6
本刊编辑部.
译者匠心: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J]
.国际人才交流,2016,0(7):10-11.
7
孔敏.
《说文解字》中从“肖”得声的“肖”字家族[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7):147-148.
8
Franz Hohler.
Die drei Beobachter[J]
.德语人文研究,2001(1):4-5.
9
马志国.
熄灭心中的“火”[J]
.青少年科技博览,2009(1):44-45.
10
张珍.
广告英语的特色及写作技巧[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50-53.
被引量:3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