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自然到非自然——浅析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观的紧张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亚里士多德以自然主义的演进方式向人们阐释了城邦的形成,但这种城邦自产生起就是不自然的;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其本质在于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关系的总和;它长成于人们自然的需求,却以实现"优良的生活"为最终目的。这种目的毕竟是政治意义上的善,而非伦理意义上的善,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始终难以达到一致。
作者
张玉龙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大学
出处
《黑河学刊》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Heihe Journal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自然主义
政治
伦理
城邦
好人
好公民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9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32.
2
吴寿彭译.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麦金太尔.追寻美德[M].宋继杰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8.
4
金林南.
自然的城邦和城邦的自然——亚里士多德政治观中的张力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8(10):36-4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76页、第164页、第250页、第252页.
3
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65..
4
亚里士多德著 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67,169页.
5
参见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5-174页,439D-445A.
6
[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译者前言"第2页.
7
尼柯尔斯著,王双洪译.《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王制>义疏:一场古老的论争》,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9,200-201页.
8
麦克里兰著,彭淮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71页.
9
亚里士多德著,徐开来译.《物理学》198a22-25,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
10
亚里士多德著,秦典华译:.《论灵魂》,402a1-8,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共引文献
696
1
易宁.
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J]
.求是学刊,2006,33(6):115-122.
被引量:2
2
孟凡民.
公共政策中公平和效率的冲突与统一[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3):28-31.
被引量:2
3
蒲蕊.
论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J]
.教育研究,2007,28(9):39-44.
被引量:18
4
贾孔会,殷仁胜.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法律素质培养[J]
.农村经济,2007(9):113-115.
被引量:6
5
郝宇青.
论合法性理论之流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5):67-74.
被引量:11
6
王伦光.
论新农村建设的价值追求[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9(5):14-18.
被引量:2
7
韦忠继.
儒家文化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影响[J]
.江淮论坛,2007(5):140-143.
被引量:1
8
潘云华.
追求自由的形式:古希腊社会契约文化探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43-47.
被引量:3
9
秦国荣.
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27.
被引量:22
10
欧阳彬.
自然哲学中的货币理念——论货币经济与早期希腊哲学的关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1):6-10.
1
胡晓飞,顾承卫.
新一代领导集体政治伦理观探析[J]
.浙江学刊,2010(4):120-124.
2
王发臣.
日本政治文明的精神分析[J]
.学理论,2011(19):41-42.
3
陈星,相靖.
简析民进党的政治伦理观[J]
.台湾研究,2010(1):42-46.
被引量:1
4
赖雄麟,潘建湘.
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意义[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7,9(2):60-61.
5
付利利.
建构中国化公民社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77-78.
6
高惠珠.
新《劳动合同法》的伦理意义[J]
.财经政法资讯,2008(5):59-60.
被引量:1
7
张长华.
年货从“采购”到“自产”[J]
.今日海南,2008(1):40-40.
8
袁伟华.
合法性危机:全球化下的国家主权[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36-40.
9
许海燕.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
.求知,1998(11):12-13.
10
张瑞幸,郭洁.
过失危险犯与环境犯罪[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4):7-9.
被引量:6
黑河学刊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