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我国能源现状的分析 ,指出了今后空调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
出处
《应用能源技术》
2000年第5期22-23,共2页
Applied Energy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26
-
1吴万敏,游立新.制冷与空调设备节能的研究进展[J].节能,1993,12(8):5-7. 被引量:1
-
2南京航空学院.航空个人防护装备[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158.
-
3林国华.空调座舱流体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1998..
-
4邱义芬.舱外液冷通风服--人体热调节系统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1999..
-
5陈元先.旅客机环境控制系统的发展.中国航空学会人体工程、航医、救生专业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M].,1998..
-
6寿英中 何慧珊.飞行器空气调节[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
7.中国机械工业 2000年年鉴 [C].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p110- 111.
-
8徐德胜.制冷与空调(四川)[M].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p67- 78.
-
9[1]Garret-Price,B.A.The Cost of Heat Exchangers,Characteristics,Cost,Prevention, Control and Removal[M].Noyes Publications,Park Ridge,NJ. 1985.
-
10-.1998年机械工业年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引证文献7
-
1俞秀民,宁立伟,俞天兰,彭德其,蒋少青,刘桂英.冷冻机组水冷器污垢经济损失研究报告[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2):21-23. 被引量:3
-
2俞秀民,俞天兰,彭德其,蒋少青,刘桂英,支校衡,周罗轩,廖吉林.我国冷冻机组水冷器污垢经济损失的研究[J].节能技术,2002,20(4):12-13. 被引量:4
-
3俞天兰,愈秀民,彭德其,吴金香.冷冻机组水冷器污垢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J].轻工机械,2002,20(3):63-66. 被引量:3
-
4王浚,余建祖,庄达民,林贵平.新兴的人机与环境工程技术科学[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5):503-511. 被引量:16
-
5蒋少青,俞秀民,俞天兰,彭德其,支校衡,崔晓莉.我国冷冻机组水冷器污垢经济损失研究[J].中国井矿盐,2003,34(1):38-40. 被引量:2
-
6支校衡,俞秀民,俞天兰,彭德其.水冷机组冷凝器污垢损失问题与在线自动清洗[J].化工进展,2003,22(7):747-749. 被引量:1
-
7彭德其,刘跃平,支校衡,廖吉林,谢志平,罗健康.冷冻-制冷系统水冷器 水垢影响的经济损失分析[J].清洗世界,2003,19(12):17-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9
-
1彭德其,俞秀民,俞天兰,刘桂英.传热设备内循环流态化管内自动清洗[J].清洗世界,2004,20(7):1-5. 被引量:5
-
2蒋少青,俞秀民,俞天兰,彭德其.高效传热斜齿扭带的自动清洗动力学设计理论[J].轻工机械,2005,23(2):117-120. 被引量:1
-
3刘永绩,董素君,王佩广,宁献文,王浚.高空高速飞行器飞行环境物理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2):2922-2925. 被引量:3
-
4俞天兰,彭德其,蒋少青,俞秀民.水冷器流态化自动清洗防垢与节水节能技术研究[J].轻工机械,2006,24(1):151-154.
-
5张惠仙,杨英俊,王义春.视景仿真技术及其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J].人类工效学,2006,12(2):36-38. 被引量:2
-
6彭德其,蒋少青,俞天兰,金俊杰.立式流态化自动清洗水冷器运行参数的优化[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6,12(2):27-29. 被引量:1
-
7邱振波,高富荣,郭翠.凝汽器水侧污垢对机组真空的影响及其技术对策[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25(7):76-78. 被引量:1
-
8张吉礼,曹达君,马志先.热阻法管内污垢生长特性试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9,39(10):37-40. 被引量:2
-
9周光辉,马若飞,江平宇.人因工程在6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10,31(3):122-125. 被引量:1
-
10张雪平,赵广超.未来轰炸机热管理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浅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1,25(6):629-632. 被引量:1
-
1赵迹.热、电、冷三联供的原理和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2002(6):40-41. 被引量:3
-
2魏海翔,梁镇杰,梁海珍,刘翠华.基于热泵和太阳能的住宅供暖供冷供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4,43(8):123-126. 被引量:2
-
3严德隆,张维君.热电冷三联产综合节能条件[J].中国能源,1996,18(4):29-33. 被引量:27
-
4张家驹,张勋.热电冷联供节电又节能(下篇)效益分析实例之二——华北制药厂[J].工厂动力,1996(2):9-11.
-
5严德隆,张维君.热,电,冷三联产综合节能的条件[J].工厂动力,1996(2):1-5.
-
6张家驹,张勋.热,电,冷联供节电又节能(中篇)效益分析实例之一——石家庄佳诚大厦[J].工厂动力,1996(2):6-8.
-
7杜玉清,周锦生.一种采用R32的三联供系统[J].制冷与空调,2013,13(9):97-101. 被引量:2
-
8张家驹.扩宽热电冷联产联供范围发展氨吸收式制冷[J].工厂动力,1998(4):5-9.
-
9汝兴杰,陆耀洲.适于“三联供”的热水两阶一体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的设计[J].能源研究与信息,1999,15(4):24-29.
-
10赖艳华,刘振乾.热、电、冷三联供的效益分析[J].制冷学报,1999,20(1):52-56.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