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孤立性肉芽肿性胃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病例摘要 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并恶心、呕吐1周”收入院,1周来呕吐症状逐渐加重,有时呕吐隔宿食,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次量不多,无咖啡色胃液,无腹痛、腹泻、反酸、嗳气、发热等症状。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肝炎、血吸虫、梅毒、肺结核病史,无过敏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稳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胃肠蠕动波,全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上腹部可闻及明显振水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粪便隐血阴性,血常规正常,嗜酸性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120.2 g/L,总蛋白58.1 g/L,白蛋白30.1 g/L ,球蛋白28.0 g/L ,白蛋白/球蛋白为1.08。CA19-966.60 U/mL (正常值0.8~25 U/mL),CEA 3.48 ng/mL,(正常值吸烟者0~10 ng/mL,非吸烟者0~5 ng/mL),结核抗体阴性,血沉正常,术前4项均为阴性(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胃镜检查:食管、胃底及胃体形态及黏膜色泽基本正常,胃窦腔较小,胃蠕动差,胃窦黏膜呈花斑样改变及斑片状充血,未见明显糜烂、溃疡及新生物,幽门类圆,开闭欠佳(图1),十二指肠球腔变形,前壁局部隆起,黏膜明显充血肿胀,失去正常黏膜结构及色泽,有灰白和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覆盖,未见明显糜烂、溃疡形成(图2),胃镜可以通过,通过时稍感阻力,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建议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检测。胸部CT未见异常,腹部CT示肝胆胰正常,胃窦壁增厚,增强后胃窦壁明显强化,CT值平均66 HU,(平均CT值36 HU),胃窦腔变形、狭小,十二指肠球部、降部肠壁明显增厚,厚度约14 mm,增强后明显强化,浆膜层模糊,强化病灶范围较广,累及邻近结构,周围可见小圆形结节影,考虑为肿大淋巴结(图3),CT诊断考虑为胃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并幽门不全梗阻。由于患者幽门梗阻表现明显,CA19-9升高,且CT不能排除肿瘤性病变,入院1周后患者就强烈要求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腹腔无积液,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变形狭窄,蠕动基本消失,决定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大体病理见远端胃切除标本,大弯12.0 cm、小弯6.5 cm ,紧邻上切缘处可见6.0 cm ×1.5 cm的糜烂区,周边隆起、底部不增厚,小弯侧网膜约有6.0 cm ×2.1 cm ,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大弯侧网膜组织约有30.0 cm ×20.0 cm ×2.0 cm,大弯侧可扪及6枚淋巴结。显微镜见病变主要位于黏膜层,部分黏膜下层有累及,形成肉芽肿样结构,最内层为中性粒细胞,其外为组织细胞,最外层为少许多核巨细胞,并可见增生的胃腺及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周围可见明显炎症性纤维化。结论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累及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表面糜烂,腺上皮增生,糜烂面积约6.0 cm ×1.5 cm,手术上下切缘均未见异常,大弯侧网膜淋巴结4枚均呈反应性增生(图4)。患者术前未行EUS和H. pylori检测,术后行结肠镜检查没有发现肠道病变,检测H. pylori为阳性,应用三联治疗H. pylori感染药物2周,术后恢复良好。
出处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Modern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Gastroenter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4

  • 1武忠弼.病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19-221.
  • 2沈竹青.胃血吸虫病并发胃食管癌11例报告[J].内镜,1996,13:121-121.
  • 3刘家骥 见:朱雅琪 朱权 金振锋 等主编.什么是肉芽肿性胃炎临床上有何特点[A].见:朱雅琪,朱权,金振锋,等主编.消化内科主治医生400问[M]:第2版[C].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3-84.
  • 4许建忠.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内镜随访结果报告[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3):149-151.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