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环保法庭的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我国环保法庭的进展及面临的困难,提出需要向全国推广运行比较成功的环保法庭经验,排除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将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和政府引导的"有形之手"结合起来,推动审判制度变革和创新,推动环保法庭走出困境。
作者
韦贵红
陶愉
机构地区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
出处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49,共3页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关键词
环保法庭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诉讼机制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1
黄晓云.
清镇:污染“逼”出来的环保法庭[J]
.中国审判,2013(6):10-12.
被引量:6
2
高洁,王立德.
环保法庭现状分析及环境审判专业化道路初探[J]
.中国环境法治,2009(1):170-179.
被引量:3
3
刘晓星.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环境公益诉讼打开了一扇门[N]中国环境报,2012.
4
王淇.十余年零诉讼,辽宁环保法庭何处走[N]辽宁法制报,2010.
5
刘超.
环保法庭在突破环境侵权诉讼困局中的挣扎与困境[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4):60-66.
被引量:17
6
奥尔森;陈郁.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3.
7
廖万军.
环保法庭“门可罗雀”在诉说什么?[J]
.环境保护,2011,39(9):20-2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中国环保法庭的发展与未来》,《人民法院报》2010年1月29日.
2
贡塔·托依布纳 张祺译.《法律:一个自创生系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3年).
4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2004年).
5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2005年).
6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
7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2006年).
8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5年).
9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2007年).
10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6年).
共引文献
27
1
杨继文,付宝全.
环境公害案件刑事审判的本土探索——以清镇市环保审判庭为对象[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2):35-37.
被引量:2
2
刘超.
环境侵权责任的行为责任性质之论证及其规范意义[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31-39.
被引量:8
3
刘超.
环境犯罪中被害人自诉权之拷问与反思[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2):85-89.
被引量:1
4
刘超.
环境风险行政规制的断裂与统合[J]
.法学评论,2013,31(3):75-82.
被引量:42
5
黄锡生,任洪涛.
我国环境审判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J]
.求索,2013(8):226-228.
被引量:2
6
杨帆,李建国.
对我国设立环保法庭的几点法律思考--实践、质疑、反思与展望[J]
.法学杂志,2013,34(11):8-17.
被引量:15
7
宋宗宇,陈丹.
环境司法专门化在中国的机制障碍与路向转换[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101-106.
被引量:11
8
肖建国,黄忠顺.
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J]
.法律适用,2014(4):8-14.
被引量:74
9
杨帆,黄斌.
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的环境法院及其启示[J]
.法律适用,2014(4):21-25.
被引量:13
10
颜运秋,李明耀.
“美丽中国”语境下塑造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机制之策略[J]
.法治研究,2014(7):49-5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6
1
吕忠梅.
论环境纠纷的司法救济[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4):41-46.
被引量:25
2
丁晓华.
澳大利亚的土地和环境法院[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20(2):134-135.
被引量:15
3
董燕.
从澳大利亚土地环境法院制度看我国环境司法机制的创新[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1):113-118.
被引量:25
4
徐祥民.
被决定的法理——法学理论在生态文明中的革命[J]
.法学论坛,2007,22(1):30-33.
被引量:53
5
[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参见:徐祥民.从全球视野看环境法的本位[A].吕忠梅,徐祥民.环境资源法论丛(第三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22.
8
刘福森.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N]光明日报,2013 -01 -15.
9
王玮.专家谈"依法治国"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哪些深刻影响[N].中国青年报,2014-10-29,(3).
10
环境保护部政法司组织"依法治国与环境法治"研讨会[N].中国环境报,2014-12-10,(3).
引证文献
3
1
董邦俊,黄帅.
“法治中国”背景下的环保法庭制度探究[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24(3):81-88.
被引量:1
2
白洋.
依法治国方略下的环境法治困境与出路[J]
.兰州学刊,2015(10):117-124.
被引量:8
3
陈群峰,刘晓敏,农华宇.
论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J]
.法制与经济,2016,25(7):51-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何勤华,蒋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生态法治之路考略[J]
.荆楚法学,2022(3):4-17.
被引量:2
2
郝海青,毛建民.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变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82-87.
被引量:11
3
陈群峰,刘晓敏,农华宇.
论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J]
.法制与经济,2016,25(7):51-56.
被引量:1
4
宋诗歌.
气候变化新框架下清洁发展机制研究[J]
.知与行,2016(7):89-93.
被引量:2
5
郝海青,毛建民.
《巴黎协议》下中国“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6):262-266.
被引量:6
6
白洋,吴庭刚.
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法学的教育反思与功能完善[J]
.知与行,2017(3):137-142.
被引量:5
7
吴如巧,姚柯纯.
试论我国环境法庭“三审合一”审判模式[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7,38(4):24-30.
被引量:4
8
李荣光.
生态文明视域下道家思想对当代法治发展的价值[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6):553-558.
9
刘振华.
法治维度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0,0(1):13-19.
被引量:2
10
魏亚.
环境优先原则中的利益衡量--以限塑令为视角[J]
.环境生态学,2021,3(12):67-70.
1
贾向桐.
“无形之手”与科学的社会运行——析霍尔对科学的自然主义解释[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31(4):18-22.
被引量:1
2
丁彩珍.
进行语文课改实践的体会[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97-97.
被引量:1
3
王金柱.
技术复杂性的困境与反思[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6):33-36.
被引量:2
4
杨凯.
关于建构“三审合一”审判模式的法理学思考[J]
.环境保护,2014,42(16):30-32.
被引量:3
5
冯爱芳.
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和模式探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182-183.
被引量:2
6
肖刚.
企业创新从认识创新开始[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7(8):6-8.
7
张喜荣,张宪魁.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检测与评价的新思考[J]
.物理教师,2016,37(9):9-11.
8
穆勇,李德彩,刘守华,王薇,赵莹,胡国良.
政府信息化建设体制问题研究[J]
.信息化建设,2011(7):19-22.
被引量:3
9
先行先试 高新区体制创新打造科技特区[J]
.硅谷,2012(13).
10
赢在巨人:史玉柱推网游创业平台[J]
.电脑与电信,2009(1):20-20.
环境保护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