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逼近现实的努力与得失——余华《第七天》笔谈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50后”至“60后”作家如何逼近现实,表现剧烈转型中的中国,这是一个问题。一方面,这些在新时期之初登上文坛的作家们,经历过三十年的历练,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力,都臻于炉火纯青的至境;一方面,随着功成名就,著名作家的光环加身,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出版人和读者的追捧,使得他们对现实生活感同身受的程度,大打折扣。然而,无论从作家的道义感而言,还是从作品的吸引力而言,文学中都不能缺失来自现实的那种切肤的疼痛感和在场性。这是一个普泛性的难题。就像莫言自省的那样,虽然自命为“作为老百姓而写作”,但是自身毕竟不能算是普通老百姓,如何表现老百姓而不至于失真?2013年度问世的贾平凹的《带灯》、阎连科的《炸裂志》、韩少功的《日夜书》等,就是在这一点上有很多思考和探索的。我们这里讨论的余华《第七天》,也是作家在逼近现实的努力向度和成败得失上,引起很大的争议。着眼于此,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不仅是对一部作品议论纷纷,更是关注到作家与当下现实的两难,梳理其中的纠结。至于评价之准确与否,则是退而求其次的问题了。
出处 《黄河文学》 2014年第1期114-117,共4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9

  • 1张定浩.《第七天》:匆匆忙忙地代表着中国[N].新京报,2013—6—22(2).
  • 2陈浩."人在里面也一样推!"神秘人半夜强拆民宅[N].辽沈晚报,2010-11-11(2).
  • 3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一余华随笔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 4顾军.余华新作《第七天》开篇曝光读者称震撼[N].文汇读书周报,2013—06—07(3).
  • 5张英.文学的力量: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 6夏亮亮.余华称这是离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N].半岛晨报,2013—08—09(2).
  • 7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全译本)[M].许渊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
  • 8余华,潘凯雄.新年第一天的文学对话——关于《许三观卖血记》及其它[J].作家,1996,0(3):4-10. 被引量:79
  • 9高玉.《第七天》的续接与延伸[J].小说评论,2013(5):83-8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