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病历摘要 徐某,女,65岁。主因头晕6年,加重3月余,于2011年12月8日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并晕倒,自诉症状与体位改变有关,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此后患者该症状多次出现,曾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颈椎病,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降血压等药物治疗及牵引按摩等治疗,效果欠佳。近3个月来头晕发作频繁,遂前来就诊。刻下症:阵发性头晕,伴头部沉紧感,自觉与体位改变有关,右侧第4,5指麻木、疼痛,偶有胸闷、心悸,乏力,纳可,眠差,二便正常。查体:体温36.1℃,心率66次/min ,呼吸18次/min,血压135/65 mmHg,形体肥胖,精神不振,心、肺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右侧第4,5指麻木、疼痛,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体胖大,质暗红,苔白腻,脉沉。颈椎磁共振示:颈椎曲度变直,C3-5椎间盘突出,相应椎间孔变窄。初步诊断为颈椎病,经针灸、推拿及静脉输液治疗后,症状仍未见明显缓解。笔者考虑到患者头晕等症每于午后3点左右出现,并伴有胸闷、汗出、乏力症状,与低血糖症十分相似,虽然患者明确否认糖尿病史,并诉多次住院就诊期间空腹血糖及尿糖并无异常,但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遂嘱患者于症状出现时立即检测血糖。复诊时,患者诉头一天下午出现头晕、乏力,查血糖为2.9 mmol/L,考虑患者为由早期2型糖尿病导致的进餐后期低血糖,并进一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检查,检查结果详见表1。头颅磁共振、动态心电图、肝肾功检查均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OGTT试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诊断。中医诊断:①眩晕;②消渴。辨证为脾肾两虚、痰湿中阻。西医诊断:①2型糖尿病;②颈椎病。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500 mg/次,3次/d,并进行腹针治疗。治法:健脾益肾、化痰祛湿。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大横,气穴,商曲。常规皮肤消毒,选用0.20 mmx40 mm毫针,针刺完毕后,留针30 min,2次/周。嘱患者控制体重,少量多餐,适量增加运动。予药物及腹针治疗3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为5.8 mmol/L,餐后2 h血糖为8.5 mmol/L,患者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未再出现晕倒。
出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4年第1期52-53,共2页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