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树新品种——八仙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八仙茶是福建省诏安县茶叶公司的科技人员从该县秀篆乡老茶区有性群体中筛选出优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定型的新品种。1968年春剪取接穗在西沄乡八仙山下的汀洋村茶场培育、种植,1982年龙溪地区科委组织鉴定并命名。八仙茶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繁殖容易等优点。三龄茶园亩产干茶可达50公斤,六龄茶园200公斤。
作者
刘悦义
机构地区
福建省诏安建设农场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5期41-41,40,共2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八仙茶
栽培
分类号
S571.10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3
1
屠幼英.
减少夏秋绿茶苦涩味添加剂的研究[J]
.中国茶叶,1993,15(3):24-24.
被引量:8
2
潘拱秀,郑定贵,蒋作明,许英,张超,文登基.
减轻夏秋茶苦涩味的研究[J]
.中国茶叶,1994,16(2):13-14.
被引量:20
3
王振忠.
八仙乌龙茶的初制技术[J]
.中国茶叶,1994,16(6):26-27.
被引量:5
4
梁晓岚,陈春林.
谈谈减轻广东绿茶苦涩味的途径[J]
.中国茶叶,1995,17(5):40-41.
被引量:4
5
王登良,张灵枝,毛明辉,江绍基.
不同光波晒青对单枞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2):56-59.
被引量:42
6
敬廷桃,钟应富,袁林颖,周正科.
改善夏秋绿茶滋味品质研究现状[J]
.茶叶,2006,32(3):133-135.
被引量:21
7
苗爱清,伍锡岳,庞式,赵超艺,贾丙娟.
岭头单丛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330-333.
被引量:16
8
郭玉琼,詹梓金,金心怡,郭雅玲,赖钟雄.
梅占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115-119.
被引量:22
9
林金科,李秀峰,涂良剑,林小端.
乌龙茶农药残留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113-117.
被引量:12
10
齐桂年,刘勤晋.
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15(3):355-357.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
1
林金科,杨淑彬,王栋,张泽兴,曾雅惠,金心怡.
增湿萎凋对浓香型夏暑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82-86.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夏长杙,刘亚兵,牟琴.
夏秋茶加工现状及展望[J]
.贵茶,2023(3):6-13.
2
李文萃,汤一.
龙泉金观音夏暑茶加工工艺探讨[J]
.茶叶,2012,38(2):99-101.
被引量:2
3
项雷文,陈文韬.
美拉德反应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13-17.
被引量:17
4
吴成建,何孝延,孙威江.
福建省茶叶初制加工技术及设备研究新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13(1):15-19.
被引量:2
5
周永波.
夏暑铁观音制作红茶工艺的初探[J]
.广东茶业,2014(3):29-31.
被引量:1
6
程福建,吴芹瑶,高水练,杨江帆.
茶叶苦涩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2020,42(2):24-31.
被引量:14
7
孟慧,曹藩荣.
乌龙茶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蚕桑茶叶通讯,2020(5):23-25.
8
范爱娟.
乌龙茶水洗茶青加工工艺及效益分析[J]
.河南农业,2022(2):27-28.
9
马春华.
闽北夏秋茶高值化利用[J]
.蚕桑茶叶通讯,2024(1):39-40.
10
叶飞,龚自明,郑鹏程,高士伟,王雪萍,滕靖,王胜鹏.
正交试验优化夏暑乌龙茶“三青”工艺[J]
.食品科学,2014,35(12):24-28.
被引量:2
1
温天海,曾庆杰.
福建名茶——“八仙茶”[J]
.茶叶科学技术,1992(3):42-44.
2
周理飞,郑立盛.
八仙茶在建瓯引种的效果[J]
.中国茶叶,1997,19(2):19-19.
被引量:1
3
郑兆钦.
八仙茶良种及其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J]
.福建茶叶,1995,18(1):17-18.
被引量:2
4
黄云勇.
诏安县富硒八仙茶产业发展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6(7):291-292.
被引量:2
5
陈斯伟.
福建省名茶鉴评会在福州召开[J]
.茶叶科学技术,1989,0(3):37-37.
6
乔海明,李秀明,周玉德,李正春,张芝,王志刚,侯志成,陶国锋,牛维,赵臣彦.
春小麦黄矮病抗源的筛选和利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8(4):17-18.
7
李美珍,陈福寿.
麻粮高产栽培研究——小麦、黄麻、晚稻三熟制的黄麻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麻作,1983,5(1):22-24.
8
黄德发.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龙溪6号”[J]
.福建农业科技,1993,24(6):4-4.
9
黄大龙.
早熟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龙溪6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5):108-110.
被引量:9
10
吴小康,杨立华.
广西荸荠新品种通过鉴定 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J]
.农村百事通,2013(14):12-12.
广东农业科学
199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