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谈“鬼胎”及其诊治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鬼胎"一词由来已久,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若荣卫虚损,则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入于脏,状如怀妊,故曰鬼胎也"[1],后在《竹林寺女科》、《景岳全书》、《女科指要》、《妇科心法要诀》、《傅青主女科》、《张氏医通》等中都有提及,后文将逐一分类分析.
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第1期9-10,共2页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5

  • 1陈连舫.女科秘诀大全[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62-63.
  • 2尤昭玲.妇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33-337.
  • 3傅青主.傅青主女科[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17-118.
  • 4刘晓峰.诸病源候论点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53.
  • 5阎成玺.胎产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 6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77-288.
  • 7佚名.肖山竹林寺女科[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 8韩成仁,黄启金.中医证名大辞典[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328.
  • 9王近之,颜振华.中医大辞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266.
  • 10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3-74.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