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大众化进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中国化的题中之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是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基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进程中,需要认清现实、结合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作者
王宇君
机构地区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前沿》
2013年第24期59-60,共2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
大众化进程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史春燕.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一些思考[J]
.甘肃社会科学,2011(6):95-98.
被引量:4
2
付金梅.
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探讨[J]
.教育评论,2013(5):90-92.
被引量:1
3
孙渝莉,赖炳根,蒲清平.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对策探析——对重庆市普通高校的实证调查[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141-146.
被引量:5
4
陈小林.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路径[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7):22-23.
被引量:4
5
乌仁其其格.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价值[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2):15-17.
被引量:2
6
肖光文.
回顾与总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历程、特征和经验[J]
.理论月刊,2012(7):11-14.
被引量:6
7
郭利.
浅析煤矿企业公司的物资采购管理[J]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10):120-120.
被引量:3
8
荆钰婷,谭劲松.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与方法创新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101-105.
被引量:14
9
熊坤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J]
.科学社会主义,2010(2):18-2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陈小林.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路径[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7):22-23.
被引量:4
2
龚育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异端”问题[J]
.中共党史研究,2007(3):3-5.
被引量:21
3
何大隆.
英国:合力传播核心价值观[J]
.瞭望,2007(22):27-27.
被引量:30
4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2005年5月28日.
5
盖世金,王志平.军队民族宗教工作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
6
http://www.sina.com.cn.2004-01-20-08:54.光明日报.
7
新疆区情介绍(44)中央和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EB/OL].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10-04-01.
8
.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发表的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3年10月8日.
9
.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30
1
杜秀玲.
上海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效现状研究[J]
.传播与版权,2014(5):146-147.
2
周川.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与实效性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1,31(9):29-31.
被引量:9
3
叶绍灿,王峰.
近年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5):75-79.
4
史春燕.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一些思考[J]
.甘肃社会科学,2011(6):95-98.
被引量:4
5
石亚玲.
“三进三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实践[J]
.延边党校学报,2012,27(2):17-19.
被引量:1
6
邱杰,赵君,张瑞.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建设基本经验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41-42.
被引量:11
7
赵兴宏.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若干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8):97-100.
8
孙渝莉,赖炳根,蒲清平.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对策探析——对重庆市普通高校的实证调查[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141-146.
被引量:5
9
熊坤新,胡琦,都日晨.
处理民族问题必须遵循民族发展规律[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7-11.
被引量:1
10
吴佩芬.
近年来我国关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
.理论与现代化,2013(1):124-128.
被引量:5
1
张三南.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到“中国模式”[J]
.民族研究,2010(1):20-29.
被引量:24
2
郑家栋.
冯友兰与近代以来的哲学变革——新理学的基本精神及其限制[J]
.哲学研究,1991(12):52-61.
被引量:5
3
杜国辉.
《大众哲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启示[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0(4):204-206.
被引量:1
4
吴荣生.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自觉与实践自信[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0(2):87-91.
5
论摘[J]
.美术观察,2008(5):120-120.
6
张刚.
儒家民族理论几个基本问题的探索[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42-47.
7
《概念与范式——中国民族理论一百年》出版[J]
.回族研究,2008(3):30-30.
8
汪信砚,张晓燕.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探索--李达的《辩证法的唯物论问答》探论[J]
.江汉论坛,2016,0(12):5-11.
被引量:3
9
焦存朝.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思考[J]
.前沿,2012(24):47-49.
10
彭高成.
与时代同行 与上海同进——上海民族政策研究之我见[J]
.当代宗教研究,2002(1):48-48.
前沿
2013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