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种高效强化传热新技术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强化传热新技术-翼型纵向涡旋发生元强化传热技术及其传热强化原理及强化效果,并与板式换热器、表面加肋换热器及翅片管换热器相比表明其传热性能好、阻力小,安装和使用方便,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
王中铮
吕静
机构地区
天津大学
天津商学院
出处
《节能》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Energy Conservation
关键词
纵向涡旋发生元
换热器
强化传热
分类号
TK1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1
吕静.直角三角翼纵向涡旋发生元的传势强化及其换热表面性能.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2000..
2
郑实.直角三角翼纵向涡旋发生元强化传热的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1998..
同被引文献
58
1
曾敏,彭波涛,喻澎清,陈秋炀,王秋旺,黄彦平,肖泽军.
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实验研究[J]
.核动力工程,2006,27(z1):102-106.
被引量:22
2
常立民,赵文杰,宋克伟,王良璧.
不同旋转方向涡干涉的流动图像显示分析[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23(3):83-86.
被引量:2
3
李爱菊,张仁元,王毅.
新型陶瓷换热器用蓄热材料的选择[J]
.耐火材料,2004,38(3):208-210.
被引量:21
4
王秋旺.
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进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38(9):881-886.
被引量:82
5
周勇,张永恒,王良璧.
涡产生器翼高对管板式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J]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20(4):34-37.
被引量:4
6
刘骥,池晓春,杨嘉祥.
静电场强化介电流体传热现象的试验研究[J]
.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1995,18(1):59-63.
被引量:1
7
王维龙,杨晓西,方玉堂,丁静.
潜热储热系统强化传热研究进展[J]
.可再生能源,2005,23(5):15-19.
被引量:6
8
王家禄,张兆顺,单桦.
纵向涡对近壁湍流影响的激光测试[J]
.力学学报,1996,28(3):381-384.
被引量:4
9
王斌斌,仇性启.
无机传热技术及其工业应用[J]
.通用机械,2006(8):56-60.
被引量:2
10
余际星,曾有鹏.
旋转型蓄热式换热器蓄热体材料的选择[J]
.工业炉,1996,18(2):37-4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温小飞.
纵向涡强化传热及其研究[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9-12.
2
栾禄毅,林阳,李玉娟.
大型固体电熔镁余热潜能开发与生产利用[J]
.节能,2010,29(8):54-56.
被引量:4
3
王伟晗,王清成,陈亚平.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内二次流分布与强化传热关系分析[J]
.化工进展,2013,32(12):2837-2841.
被引量:2
4
孙昆峰,张定才.
水平矩形通道内纵向涡强化传热数值研究[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13(2):40-42.
被引量:1
5
王烨,李仕国.
管间距对涡产生器式扁管板式翅片传热的影响[J]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29(3):68-71.
被引量:3
6
郑慧凡,范晓伟,王智伟.
通道内设置涡发生器时的强化传热研究现状与展望[J]
.能源工程,2003,23(6):50-5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靳士兰.
无管板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及传热研究[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31(2):62-65.
2
温小飞.
纵向涡强化传热及其研究[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9-12.
3
曹雅文,袁益超,徐昱.
管间距对折齿型螺旋翅片管束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
.工业锅炉,2013(4):1-5.
被引量:7
4
谢兴,王承阳.
电熔镁砂熔坨余热回收利用分析[J]
.耐火材料,2014,48(3):236-238.
被引量:3
5
高秀平,张卫军,高福特,池中源,杨宏飞,闫志刚,崔薇薇.
翅片在镁熔砣余热回收过程中的效果分析[J]
.冶金能源,2014,33(4):25-28.
6
郝国永,张莹莹,高磊,于宵航,吴亮.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结构优化发展概述[J]
.当代化工,2014,43(12):2572-2575.
被引量:2
7
衣志超,袁益超,王学刚.
管间距对开缝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影响[J]
.能源工程,2015,35(5):9-14.
被引量:5
8
文钰.
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
.节能,2021,40(2):71-74.
被引量:1
9
郑思尧,郭方文,黄魁,林清宇,冯振飞.
涡发生器强化矩形微细通道传热的研究进展[J]
.微纳电子技术,2022,59(1):9-18.
被引量:3
10
鲁佳,田雅婧,李鹏飞,黄伟,孙四中,张江云.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化工机械,2023,50(2):131-139.
被引量:2
1
吕静,马济成,杜雅萍.
纵向涡旋发生元LVG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23(3):283-285.
被引量:10
2
高明,刘夷平,全晓军,章立新.
电场作用下肋表面电对流现象的可视化研究[J]
.能源研究与信息,2016,32(3):164-168.
3
贾晖,刘伟,刘志春,范爱武.
换热器管束间添加叶片的数值分析与结构优化[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31(9):1547-1550.
被引量:2
4
高维,赵军,赵栋.
直接接触式/间接接触式加肋蓄热器性能比较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16,37(5):1242-1247.
被引量:3
5
陈颖,邓先和,王杨君,李志武.
二维凸肋通道中湍流动量与对流换热协同关系的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8):36-41.
6
李隆键,辛明道,崔文智.
三维内肋螺旋管内强化换热实验[J]
.热能动力工程,2004,19(3):270-273.
被引量:11
7
李汛,杨波,赵军,郭少朋.
移动蓄热系统蓄热器的加肋强化换热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2013,49(8):165-170.
被引量:5
8
支校衡,崔晓莉,厉春元,周罗轩,蒋少青,刘桂英,俞秀民.
煤矿坑口电厂冷凝器旋转纽带连续清洗节能技术[J]
.煤矿机械,2002,23(9):7-9.
9
谭小平,张世军.
火力发电厂烟道、风道振动原因及现场消振措施[J]
.黑龙江电力,2005,27(2):127-129.
被引量:15
10
杨启容,孙泽权,张金翠.
内通流体套管式潜热蓄热器充放热过程的实验分析[J]
.能源工程,2003,23(6):45-49.
被引量:3
节能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