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益气活血化瘀法论治缺血性中风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缺血性中风病因多而复杂,在诸多因素中,气虚血瘀为根本病因,它是临床各期的病理基础,益气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础方法,其代表方补阳还五汤从拆方研究及现代药理学上都证明是缺血性中风的首选方剂。
作者
张永刚
李晓苗
任宁卫
高斌
机构地区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出处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4期24-25,共2页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益气活血化瘀
补阳还五汤
分类号
R27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1
聂志玲.
缺血性中风的辨证施治[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707-708.
被引量:10
2
陶根鱼,杜晓泉.
益气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地位[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21(3):1-2.
被引量:103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张学文,陶根鱼,李军,况时祥.
中风先兆证发病规律的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1993,2(1):7-15.
被引量:38
2
左爱云,谭淑桃.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
.西北药学杂志,1994,9(5):229-229.
被引量:1
3
吴富成.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J]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5):203-203.
被引量:5
4
黄培新,黄燕,杨志敏,陈根成.
辨证治疗中风病248例临床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1997,6(1):8-10.
被引量:14
5
林勉生,赵梦华,于乃芳,耿喜淼,赵秀芳.脑出血时中医辨证分型与 CT 间关系初探[J]陕西中医,1991(04).
共引文献
111
1
吴帆.
中医通法、补法并用在救治急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河北中医,2004,26(11):830-831.
2
王业梅,王键.
益气活血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89-90.
被引量:7
3
张树泉,徐西元.
益气祛瘀化痰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探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83-1086.
被引量:5
4
孙烨,安建峰,邱根全.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病机研究[J]
.陕西中医,2005,26(7):682-683.
被引量:3
5
廖慧玲,尹思源.
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J]
.山西中医,2005,21(4):58-60.
6
贺铁豪.
脑脉泰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05,46(8):603-604.
被引量:1
7
赵超蓉,郑超英,张艳,徐前方.
中风康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110例报告[J]
.甘肃中医,2005,18(9):17-18.
被引量:2
8
杜国良,张瑞玲.
缺血性中风从“痰”论治64例[J]
.河南中医,2006,26(3):33-33.
被引量:3
9
胡建鹏,程红,郜峦,王键.
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探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2):1-4.
被引量:20
10
倪学英.
益气活血醒脑汤治疗中风后遗症36例临床观察[J]
.国医论坛,2006,21(3):25-26.
同被引文献
33
1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04
2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被引量:3406
3
郑加嘉.
奥美拉唑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91-92.
被引量:19
4
乔淑冬,高晓红,刘娜,樊东升,邓敏.
Hcy、Hs-CRP及Fg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亚型间的差异[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17(6):421-422.
被引量:9
5
陈丽媛,严华,陈湘桂,黄军章,何东明,陈林.
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对心房纤颤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4):596-597.
被引量:12
6
甄君,陈涛,孔梅,李振东,寇丽,刘汉伟,张雷.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584-2587.
被引量:26
7
杨海发,叶少荣.
中药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法联合西药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62-463.
被引量:17
8
袁昌杰,班小姣.
活血化瘀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911-912.
被引量:5
9
舒宇,曾良,齐迅捷,黎娟.
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血液流变性观察[J]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51-52.
被引量:22
10
张万岱,李军祥,陈治水,危北海,唐旭东.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3-737.
被引量:258
引证文献
4
1
王志方.
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49例[J]
.中医研究,2017,30(4):28-30.
被引量:5
2
赵军.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1):60-61.
被引量:4
3
桂平.
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J]
.中国处方药,2019,17(5):109-110.
被引量:3
4
严明炎,普亚琦,张桂林.
活血通络胶囊辅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8):1028-102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曹亚丽,罗莹.
赵继福加味化瘀清散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瘀血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研究[J]
.智慧健康,2022,8(25):165-168.
被引量:1
2
薛璐,董莹,刘欣琦,武润泽,何立.
《医林改错》论治缺血性脑中风经验撷要[J]
.四川中医,2022,40(4):35-38.
被引量:9
3
吴嘉辉,郑子亭,张良红,林清梅.
中医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脑梗死35例疗效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2):30-32.
被引量:1
4
刘悦.
成人线粒体肌病护理1例[J]
.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9):3086-3088.
5
武晓伟,刘聪,李佳,李祥,倪艳.
芪蛭通络胶囊及其9味活血化瘀药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房,2019,30(19):2674-2678.
被引量:9
6
赵宝元,李生海,刘志礼,武国德,冯雯雯,曹颖.
蛭芍中风起痿汤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J]
.中医研究,2019,32(12):10-13.
被引量:6
7
樊改荣,赵微.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39-141.
被引量:1
8
许博文,朱晓晨.
以活血化瘀法分期探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辨治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2020,15(8):1228-1231.
被引量:9
9
曹冰倩,谭峰.
谭峰教授运用中医“三早”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8):1334-1337.
被引量:4
10
梁创雄.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2):70-74.
被引量:5
1
张文汉,陈明达.
清脑止痛汤治疗偏头痛68例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40-641.
2
王慧芳,程少丹,徐洪亮,李伟,黄骏.
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进展[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1):68-71.
被引量:11
3
韩明泉.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乳腺炎29例临床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4):119-119.
被引量:1
4
东火.
起居有常——养生保健的基础方法[J]
.养生月刊,2011,32(6):484-486.
5
金锦,俞永琼,夏亮,高敏,赵霞,杨丽萍.
浅谈布朗族医药基本调查方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79-80.
6
喜杰.
《蒙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4):6885-6886.
被引量:2
7
王建荣,汤毅.
痰湿体质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140-143.
被引量:21
8
黄文笔.
160例小儿哮喘临床治疗体会[J]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2):185-186.
被引量:1
9
Jehuda Yinon,Shmuel Zitrin,彭耀珊.
爆炸残留物的提取和鉴定(下)[J]
.刑事技术,1984,9(4):44-47.
10
余园媛.
复方黄连凝胶剂体内抗菌活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8):47-50.
被引量:8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