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主因全身起紫红色扁平丘疹,伴瘙痒5 d,于2012年5月8日就诊。患者于40 d前,躯干、掌跖部位出现红斑,确诊为二期梅毒,予卞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用药3周,上述皮疹基本消退,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为1∶8,继续上述治疗未中断,期间未应用其他任何药物;5d前,患者躯干、四肢开始出现红色丘疹,约米粒大小,皮损渐增多,泛发,进展迅速,颜色逐渐变为紫红色,部分皮疹表面见脱屑,患者自用“皮炎平”无好转。既往史:二期梅毒驱梅治疗后,现RPR滴度为1∶2。否认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见米粒至豆粒大小、圆形或多角形、红色或紫红色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部分皮损表面附有白色鳞屑或结痂;皮损分布密集且均匀,部分融合成斑块,双手腕屈侧,手掌部皮损疣状增生,上附黏着性白色鳞屑。无口腔黏膜及甲损害(图1a-1c)。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颗粒层增厚,可见胶样小体,表皮突呈锯齿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真皮可见嗜酸粒细胞(图2)。诊断:苔藓样药疹。治疗: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80 ml/d静脉滴注、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d口服,地奈德膏外用。连续治疗15 d后,皮损基本变平消退,部分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出院后1个月,复查RPR滴度为1∶2,随访半年,皮损未复发。
出处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55-156,共2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