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博弈模型下的收入分配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收入差距过大的也越来月明显,收入分配也日渐成为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文章基于一个简单的讨价还价模型,从博弈论的角度讨论了处于分配主体的居民个人在讨价还价中的弱势地位,决定其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大小。
作者
汤秀敏
林勇
同小歌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61,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讨价还价
贴现因子
分类号
F014.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志成.
从博弈角度看分配政策的制定[J]
.北方经贸,2006(8):13-14.
被引量:2
2
贾让成,李龙.
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分配地位成因的博弈分析——一个扩展的讨价还价模型[J]
.上海经济研究,2008,20(7):33-39.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权衡.
公共政策、居民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J]
.经济学家,2004(6):57-63.
被引量:21
2
杜书云,张广宇.
就业歧视与农民工福利缺失问题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11):52-56.
被引量:14
3
尹恒,龚六堂,邹恒甫.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回到库兹涅茨假说[J]
.经济研究,2005,40(4):17-22.
被引量:152
4
张孝德.
中国经济转型期嵌入内生增长模式的战略思考[J]
.改革,2005(4):16-22.
被引量:3
5
卢志刚,宋顺锋.
农民工收入微观影响因素统计分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26(10):77-80.
被引量:43
6
朱琳.
关于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问题的几点思考——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现代商业,2007(18):166-167.
被引量:3
7
[1][美]菲利普·阿吉翁,彼得·霍依特.内生增长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A,Rubinstein. , 1982. Perfect Equilibrium in a Bargaining Model[J]. Econometrica, 1982, (50):97-109
9
Andreas Westermark,2003. Bargaining, binding contracts, and competitive wages[J].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2003,43(2) :296-311
10
D, Fudenberg, J,Tirole. , 1983. Sequential Bargaining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3, (50) :221-247
共引文献
8
1
储成勇.
政府、贫困农民在脱贫中的研究——基于收入分配的博弈分析[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5):56-58.
被引量:2
2
郑鸿,林依标,郑庆昌.
征地补偿安置协商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J]
.发展研究,2012,29(5):109-112.
被引量:2
3
潘峰.
基于当前“用工荒”背景下的企业与员工间的劳资博弈[J]
.特区经济,2012(11):273-275.
被引量:1
4
杨欣.
从“法律赋权”到“法律赋能”:突破一线工人劳动收入偏低的制度困局[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29(1):27-32.
被引量:1
5
孙海涛.
讨价还价模型下我国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博弈分析[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29(5):97-100.
被引量:1
6
刘杨,姜启军.
用工荒背景下船老大与渔工雇佣的博弈分析[J]
.中国渔业经济,2017,35(2):59-65.
7
丁甜甜,肖六亿,杨灿,隋亚楠.
政府对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管的三方演化博弈及仿真分析[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2):30-40.
8
韩文龙,陈航.
大数据时代的收入差距会缩小吗——基于博弈论和收入分配公平性的视角[J]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17(1):71-87.
同被引文献
19
1
龚世俊.
利益博弈时代的制度化选择[J]
.学术界,2007(2):68-74.
被引量:3
2
江海潮,张彬.
中国地区竞争力、收入分配博弈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27-37.
被引量:1
3
贾让成,李龙.
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分配地位成因的博弈分析——一个扩展的讨价还价模型[J]
.上海经济研究,2008,20(7):33-39.
被引量:8
4
孙浩进.
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分析及制度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09(1):133-135.
被引量:15
5
张屹山,于维生.
经济权力结构与生产要素最优配置[J]
.经济研究,2009,44(6):65-72.
被引量:23
6
许光.
制度变迁与利益分配:福利三角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与拓展[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3):76-82.
被引量:7
7
刘宪.
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理论与经验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8):91-96.
被引量:6
8
任太增.
政府主导、企业偏向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一个基于三方博弈的分析[J]
.经济学家,2011(3):42-48.
被引量:30
9
邓可斌,王艺明.
二元政治经济机制、消费扭曲与收入分配[J]
.世界经济,2011(12):32-52.
被引量:3
10
汤吉军,陈俊龙.
资产专用性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博弈分析[J]
.江汉论坛,2012(3):59-6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韩文龙,陈航.
大数据时代的收入差距会缩小吗——基于博弈论和收入分配公平性的视角[J]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17(1):71-87.
1
罗雨泽.
贴现因子对耐用品垄断者选择的影响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3):7-10.
2
罗福群.
按劳分配新探[J]
.广东社会科学,1997(6):30-35.
被引量:1
3
李成文.
知识经济中分配政策的博弈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0):106-107.
4
袁庆寿,宋殿清.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途径[J]
.经济纵横,1989(2):7-9.
5
武康平,徐豪熠,倪宣明.
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
.技术经济,2015,34(11):117-126.
被引量:5
6
张越,刘忠诚.
基于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市场数字产品定价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9):38-39.
被引量:1
7
刘素凤.
关于企业债务纠纷的博弈分析[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4):30-34.
8
黄文忠.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J]
.学术月刊,1998,30(4):12-19.
被引量:7
9
谭劲松,王玲.
深化对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认识[J]
.党政论坛,2013(17):28-30.
10
彭志龙,张冬佑,尹艳林.
附件:各分配主体可支配收入的具体内容及其测算方法[J]
.经济研究参考,2000(39):44-48.
被引量:1
统计与决策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