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经济研究》
2000年第2期11-16,共6页
Qinghai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0
-
1雷亨顺.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与调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3):1-3. 被引量:3
-
2马晓强,白永秀,韩锦绵.论自然经济城市人、计划经济城市人向市场经济城市人的转变[J].经济评论,2006(2):31-40. 被引量:4
-
3白永秀.试论集约型增长方式与内涵扩大再生产之区别[J].经济问题,1996(10):23-26. 被引量:3
-
4简新华,李延东.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目标模式、困难和途径[J].学术月刊,2010,42(8):67-73. 被引量:49
-
5白永秀,吴丰华.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判断及其宏观走向[J].改革,2011(2):5-13. 被引量:9
-
6王永刚,牛德林.开发西部宜走超常规发展之路[J].经济学动态,2000(2):10-15. 被引量:27
-
7田秋生.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制约与对策──兼论西部地区大开发问题[J].改革,2000(2):73-77. 被引量:46
-
8林娜,刘能杰.抓住新机遇 实施大开发 促进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理论前沿,2000(4):28-31. 被引量:5
-
9郑梦熊.谁来开发西部?——西部大开发中的市场主体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0(7):7-9. 被引量:1
-
10安江林.西部开发的基本战略模式——工业化与知识化混合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0(4):78-8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9
-
1史云峰,国家社科基金<党在西藏执政的实现与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历史考察>课题组.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和谐西藏[J].西藏发展论坛,2005(4):15-19. 被引量:1
-
2贾群.论西部大开发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J].职大学报,2003(2):75-76.
-
3李艳青.思想政治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J].百色学院学报,2002,16(4):60-62.
-
4孙梅.加强环境建设,实现西部经济的发展与繁荣[J].经济师,2004(10):102-102.
-
5李具恒,李国平.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的逻辑反思:文献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4,9(4):40-44.
-
6高晶.制度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7-110. 被引量:3
-
7史云峰.民族地区制度变迁制约因素和创新思路分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4-17. 被引量:2
-
8史云峰.制度变迁与西藏现代化进程[J].西藏研究,2005(1):85-90. 被引量:2
-
9李天德,熊厚.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等现象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3):183-186. 被引量:4
-
10王新红,师萍,刘泽双.东西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J].经济管理,2006,32(5):53-56. 被引量:2
-
1刘中桥,刘涛.企业兼并与政策支持[J].决策与信息,1991(5):8-9.
-
2我国加篱WTO对轻工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上海小企业,2000(1):22-24.
-
3王雷.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现代工商,2002(3):62-63.
-
4陈淮.西部大开发讨论系列② 西部大开发我们应有什么准备[J].中国经济信息,2000(7):12-14.
-
5崔宪涛.关于西部开发的政策支持问题[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0(10):15-16.
-
6饶靖.美国历史上的西部大开发[J].民族,2000(7):16-17.
-
7财政部制订政策支持网络经济[J].上海人大月刊,2001(6):44-44.
-
8黎斌.浅谈西部大开发中的政策支持[J].广西经贸,2002(8):16-17.
-
9徐志毅.为搞活中小企业献十策[J].中国经贸导刊,1999(7):20-21.
-
10盛华仁.政策支持 只能创造条件[J].中国纺织经济,2000(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