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螺旋波离子源在不同等离子体参数下的离子束特性
-
1郁庆长.对带形离子束转换为轴对称束问题的讨论[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9,13(2):106-108.
-
2Rehn,LZ,春声.高温超导性研究用的离子束[J].国外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应用,1993(5):60-65.
-
3万方焕,李明兰.根据修正的二次方法诊断典则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1):134-137.
-
4毛思宁,杨熙宏,陈坚,刘家瑞,高文玉,朱沛然.300keV Xe^(2+)离子束诱导的金属/硅界面反应[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0,24(5):35-38.
-
5曾宪周,邬显慷,邵其鋆,姚惠英,钟银(?),韦德昌.一个改进的按需束系统及其在古画分析中的应用[J].核科学与工程,1989,9(2):170-177.
-
6蔡仁康.轴对称离子束和带形离子束的相互转换[J].核技术,1990,13(10):617-623.
-
7陈银华.离子束-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受激Brillouin背散射[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1,21(2):171-176.
-
8马兵.产生电子和离子束的等离子体[J].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快报,2000(10):12-13.
-
9锋利.诊断用微型同轴等离子体注入器[J].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快报,2000(6):12-12.
-
10张年宝,盛树刚,要福增,谢炳华,周美英,曹蓉珍,俞斌伟,钟德松,秦锐芳,王国平.氚离子束标记新技术[J].核技术,1990,13(10):599-60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