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影响我国芦荟栽培的主要生态因素研究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芦荟是一种集医药、食用、美容、绿化等为一体的资源植物。我国南部南亚热带以南是芦荟分布区的北缘 ,随其产品潜在市场的推动 ,引种区已扩散至整个东部季风区。通过热量、温度、水分、土壤中主要指标的国外分布区与国内不同栽种区对比 :国内原生区、重点引种区、保护地栽培区的冻害 (≤ 0℃ )日频率分别为 :0 %、 0 %~ 17.8%、 4 .1%~ 4 5.2 % ;冷害 (≤ 5℃ )日频率分别为 :0 %~ 4 .1%、 4 .1%~ 31.5%、 31.5%~ 58.9% ;年生长期 (≥ 10℃ )日数分别为82 .2 %~ 10 0 %、 54.8%~ 68.5%、 34 .2 %~ 61.6% ,可利用的日照时数分别为 :88.9%~ 10 0 %、66.7%~ 10 0 %、53.3%~ 71.4 % ,可利用的太阳辐射量分别为 :90 .9%~ 92 .9%、81.8%~ 87.5%、50 %~ 60 % ;速生期 (≥ 15℃ )日数分别为 :68.5%~ 10 0 %、 2 7.4 %~ 68.5%、 2 0 .5%~ 54.8%。芦荟实地生产力验证 :主要栽培品种由南而北的变化趋势为翠叶芦荟→中国芦荟→木立芦荟 ;年生产量从南至北由高而低、生产成本由低变高、投资效益由高变低 ,同区域同品种的芦荟产量随经营集约化程序的提高而增高。二者高度关联 ,国内芦荟重点发展南部原生区 ,适当发展重点引种区和保护地栽培区。
作者 张喜 张佐玉
出处 《贵州林业科技》 2000年第4期14-21,共8页 Guizho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1

  • 1王啸天,林桂荣,蔡振华.芦荟美容膏治疗青年痤疮临床小结[J].辽宁中医杂志,1987(9):27-27. 被引量:11
  • 2樊亦军,李茂,杨婉玲,覃良,周军,李伟芳,陈定南,袁阿兴,卢广荣,李加辉.芦荟提取物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2):42-44. 被引量:21
  • 3王蜀秀.芦荟多糖的研究[J].植物学报,1989,31(5):389-392.
  • 4王洁 沈国兴.芦荟的研究概况[J].中药材,1987,(4):45-48.
  • 5林翔云.神奇的植物--芦荟[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8-11.
  • 6广东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第四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113.
  • 7陈文森 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等.芦荟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第七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22-123.
  • 8简洁莹 何其敏 等.芦荟毒理学研究[J].卫生研究,1995,24:57-60.
  • 9王良如.芦荟治疗脚底硬磴[J]福建中医药,1982(04).
  • 10王宗发,刘自付,单雨文.芦荟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治疗的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2(01).

共引文献31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