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说文解字·木部》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读音的系统完备的字典。《说文·木部》正文收421个字,重文39个字,是《说文解字》中收字最多的部之一。分析《说文解字·木部》的字形结构、意义类别,可以把握《说文解字·木部》字的基本面貌。
作者
黄聪聪
机构地区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3-57,共5页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关键词
《说文解字·木部》
字形
字义
分类号
H16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60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王平.《说文》与古代科技[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
孙黔蜀,陈莎莎.
《说文》木部字与木文化[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19(4):32-34.
被引量:1
5
谢宜华.
《说文解字·玉部》研究[J]
.语文知识,2012(2):103-105.
被引量:1
6
罗恰.
《说文解字》木部所载的几种经济林木[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1):88-9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2
顾观光.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49.
3
张自烈,廖文英.正字通[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4
贾思勰著,石声汉校释.齐民要术今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
睦佃.埤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6
孔平仲.孔氏谈苑[M].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
7
朱珞.说文假借义证[M].合肥:黄山书社,1987.
8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
10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共引文献
1603
1
姜耕玉.
物质形式结构:对比效果与和谐的深度[J]
.艺术百家,2004,20(4):58-65.
2
陈绂.
从“枚”与“个”看汉语泛指性量词的演变[J]
.语文研究,2002(1):33-35.
被引量:26
3
韩伟.
汉字所蕴涵的酒文化信息[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34-138.
被引量:7
4
李兰芝.
焦循的易学诠释学[J]
.周易研究,2001(1):10-20.
被引量:1
5
靳青万.
论殷周的文祭——兼再释“文献”[J]
.文史哲,2001(2):86-90.
被引量:7
6
李国南.
英语观照下的汉语数量夸张研究——“三”“九”的汉文化特征[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28-32.
被引量:13
7
叶文宪.
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J]
.史学月刊,2001(3):34-40.
被引量:3
8
李道刚.
中国传统人权观念再探——一个比较法文化的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2):53-59.
被引量:2
9
姚永铭.
顾野王之《说文》研究索隐[J]
.古汉语研究,2002(1):24-27.
被引量:1
10
钟明立.
段玉裁转注理论试析[J]
.古汉语研究,2002(1):28-31.
被引量:3
1
卢巧琴.
《说文解字·木部》语义场浅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3):32-33.
被引量:8
2
谢婧怡.
论颜色词“黑”的非颜色意义类别对表达形式的制约——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颜色词“黑”非颜色意义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90-95.
被引量:1
3
李世萍.
学习形声字知识应注意些什么[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0(2):27-27.
4
赵一梅.
辨识形符,纠正错别字[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6,15(2):85-85.
5
陈树.
《说文解字·木部》与中国古代文化[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76-79.
被引量:4
6
刘文莉.
关于汉语词类问题[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1999(2):38-41.
7
钟浪生.
补语的认识与分析[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4,0(7):76-78.
被引量:1
8
梁光华.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一曰”之训解研究[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1):1-5.
9
马瑞.
韩国语“x族”型新词考[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0(4):62-65.
10
张庆余.
“例如”是动词还是介词[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15-17.
被引量:2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