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模式的探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现代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历史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现代德育困境的主要途径。但是此次回归是在更高程度上的回归,它关注个人的生活世界,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体悟德性,最终指向提升生活世界。为此,要使这种应然状态变成实然,就需要设想一些具体的生活化的德育模式。
作者
彭文君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出处
《理论界》
2014年第3期186-188,共3页
Theory Horizon
关键词
生活世界
道德教育
德育模式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69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高国希.
论个人品德[J]
.探索与争鸣,2009(11):12-18.
被引量:14
2
张华.
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25-31.
被引量:94
3
刘志山.
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9-33.
被引量:21
4
刘铁芳.
面向生活 引导生活——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与策略[J]
.教育科学研究,2004(8):48-51.
被引量:50
5
凯洛夫著.教育学[M].沈颖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224.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衣俊卿.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
.中国社会科学,1994(2):115-127.
被引量:99
2
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
Adam Smith.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Kund Haakonssen. Editorial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7.
4
Peter Singer. How Are We to Live. Prometheus Books, 1995:8.
5
Rosalind Hursthouse. Virtue Ethics. Oxford, 1999:17.
6
M. Baron, P. Pettit, M. Slote: Three methods of Ethics: A Debate. Blackwell,1997:206.
7
Julia Annas. The Morality of Happin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11,4.
8
O. O'Neill. Towards Justice and Virtu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9.
9
J. Annas. Virtue Ethics D. Copp.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thical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520.
10
Sarah Broadie. Philosophical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7.
共引文献
169
1
秦文臻,熊钰.
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J]
.文教资料,2008(34):193-194.
被引量:3
2
李爱琴.
中学生德育应回归生活[J]
.科学时代,2009(1):203-204.
被引量:3
3
于华颖.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之根基所在[J]
.文教资料,2006(32):22-23.
被引量:2
4
董红亚.
礼文化在生活德育中的借鉴意义刍论[J]
.理论月刊,2009(11):58-61.
被引量:6
5
黄伯红.
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61-62.
6
丁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的知易行难对策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
7
邱杨.
论高校德育与新型师生关系伦理[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2).
8
王海燕.
培养道德认知能力:强化学校德育的基本视点——兼谈培养师范生的德育能力[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3):9-12.
被引量:3
9
何惠丽.
回归生活:新世纪德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50-51.
被引量:2
10
李林杰,赖雄麟.
和平崛起:当代理想人格的建构须促进国家现代化——兼论“高校新主体人格培养模式与民族精神教育”的总纲并与张华商榷[J]
.辽宁教育研究,2004(7):21-2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
1
牟继春,张秀君,王秀真.
创新德育机制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12(S2):267-268.
被引量:1
2
尚新爽.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新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13(4):99-10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汤广桓.
中学德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改革创新对策[J]
.新课程,2018,0(14):244-245.
1
高德胜.
现代德育困境研究述评[J]
.现代教育论丛,2000(3):12-15.
被引量:10
2
周志强.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J]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2009(8):28-28.
3
郭丽.
建设“双一流”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模式分析[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2):105-110.
被引量:3
4
李三波.
虚拟现实模式下的高职实验教学[J]
.教育信息化,2004(2):65-66.
被引量:2
5
纪维琳.
试论非理性因素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理论界,2011(10):170-171.
被引量:1
6
刘昭球.
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德育工作新要求[J]
.新湘评论,1999,0(1):44-44.
7
郑冬梅.
浅析以学前儿童为本的家庭情感教育[J]
.科技信息,2008(17):157-159.
被引量:3
8
丁汝雄.
略论个人发展需要对确定德育目标的意义[J]
.华夏女工(华夏教育),2009(10):9-9.
9
裴雨红.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案例[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33):208-208.
10
曹松林.
论情感教育及其实践[J]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77-79.
被引量:3
理论界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