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明儒欧阳德的“政学合一”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欧阳德是明代王门后学的代表人物,比较集中地发挥了王学的"政学合一"思想。欧阳德认为,所谓"学",不是读书求仕或者获得见闻知识,而是明确自己的良知和德性。"学"是使得良知澄明并在生活中实现进而成就道德理想的成圣道路。而所谓"政",则是希望通过教化让人们都能认清自己的良知和德性,并能在各种环境下坚持"循其本心"的生活从而形成一套良好的公共秩序。"政"从本源上应该是人的良知本性在社会生活、公共交往事务上的呈现。基于上述对"学"与"政"的理解,欧阳德坚持"政学合一"的论断。欧阳德认为,"政"与"学"在指向上虽各有侧重,但就其根本而言本是一事。"学"意味着成就自我和求真明善,而"政"意味着应对世事和良知的落实,因此,强调"政学合一",也就是强调求真、求善与实现自我、应对世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与"政"是"良知"的两面,"学"是良知的昌明,是"良知"之"明",而"政"则是良知的落实,是"良知"之"致"。欧阳德的"政学合一"论,也是其强调后天功夫与先天本体、功夫践履和体察良知同等重要之思想的鲜明体现,对于王门后学流于空虚的倾向有一定的纠偏作用。
作者 朱承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3期43-52,共10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儒家生活哲学的现代认同及其危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ZS068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3

  • 1王畿.《留都会纪》,载吴震编校.《王畿集》(卷四)第90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 2徐阶.《文庄欧阳公神道碑铭》,载《世经堂集》卷十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80册)第32页,[台南]庄严文化公司1997年版.
  • 3黄宗羲.《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二》第36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 4徐南金.《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序》,载陈永革编校.《欧阳德集》(卷三十)第842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 5张廷玉等.《儒林二》.载《明史》(卷二八三)第7277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 6欧阳德.《泰兴县重修儒学记》,载《欧阳德集》(卷八)第259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 7欧阳德.《答方三河》,载《欧阳德集》(卷二)第59,56-60,59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 8欧阳德.《林平泉赠言》,载《欧阳德集》(卷十)第288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 9王阳明.《传习录》(中),载《王阳明全集》(卷二)第80,6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 10欧阳德.《答项瓯东》,载《欧阳德集》(卷四)第146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