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艺术德性机制再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艺术的至高德性在于拨开围绕人类的痛苦迷雾使其沐浴幸福的光照。当艺术文本突破接受者的外在自我进入内在自我,激发出强烈的自由情感,它就使接受者获得了审美存在,并升至摒除了痛苦和无聊的愉悦境地。但接受者此时是非理性的,只有有利的刺激才能体现艺术文本的正德性。而艺术文本对于创作者则是排遣过剩内在能量和重塑理想自我的完美阵地,创作者输出文本即是幸福。如果文本再能够对接受者产生正德性就实现了对创作者的圆满德性,这便是具有至高德性的艺术文本。
作者 苏月奂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9,共7页 Sichuan Drama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伦理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号:13BA010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数字艺术德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号:3YJAZH06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马立新.论艺术德性[J].桂海论丛,2012,28(5):65-69. 被引量:5
  • 2[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 3[德]叔本华.人生空虚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 4[德]卡希尔.人论[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 5[德]叔本华.论自杀[A]∥叔本华论说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30,147.
  • 7[德]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06.
  • 8[俄]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 9[德]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10黎乔立.审美生理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二级参考文献9

  • 1埃德蒙特?胡塞尔.现象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50.
  •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
  •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220-221.
  • 4茅盾.茅盾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 5马立新.美学元问题新解[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63-76.
  • 6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7马立新.美感新论[J].桂海论丛,2011,27(4):125-129. 被引量:1
  • 8马立新.自由情感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29-33. 被引量:4
  • 9王丽媛,马立新.大真之美——论奥斯卡“大片”艺术之“大”[J].电影文学,2012(4):4-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40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