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禓”为商“傩”辨——“乡人傩”新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指出,过去不少学者研究"禓"是商之"傩"的论证思路是:"禓"与甲骨文"昜"互通,而"禓"与"傩"为异文,其所使用的文献是"乡人傩"、"乡人禓"及甲骨文"鬼方昜"等文献。对相关文献的进一步解析后认为,上述推理述并不能支撑这一观点,理由有三:一是禓与傩两字字形、读音相异甚大,两者之间音义通假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二是"乡人傩"与"乡人禓"是商之后的两种不同层面的傩活动,前者为周代官府举行的大傩之一,后者是民间百姓的傩活动;三是昜与禓二字,前者为甲骨文,体现了上古太阳崇拜;后者不见于甲骨文、金文,而出现在秦汉间,许慎释为(驱逐)强死鬼。因此,"禓"与"昜"不能通假,它不是"傩"的异文,更不是商代之"傩",而是产生于秦汉民间局部性的驱逐活动。
作者 刘怀堂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3,129,共5页 Sichuan Drama
基金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西南傩戏文本的调研与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2009JJD85000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饶宗颐.殷上甲微作裼(傩)考[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6).
  • 2.《礼记·郊特牲》[M].,..
  • 3刘怀堂.从“象隹而舞”到“方相之舞”——“傩”考(上)[J].民族艺术,2014(1):112-120. 被引量:7
  • 4十三经注疏委员会.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5黎国韬.故剧考原[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 6姚孝遂.甲骨文字集体释卷九[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于省吾也认为是地名或方国名.
  • 7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
  • 8徐文镜.古箍汇编(下)十四下二[S].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 9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5.
  • 10赵莉.两汉以来的太阳鸟崇拜与石窟艺术[J].发展,2009(11):148-14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7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