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0-21,共2页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同被引文献70
-
1周世强.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社区发展相协调的旅游行为途径[J].旅游学刊,1998,13(4):33-35. 被引量:43
-
2许宗元.森林旅游之文化要义[J].旅游科学,1999,13(2):29-33. 被引量:5
-
3倪味咏.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的补充调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S2):84-87. 被引量:3
-
4崔国发.自然保护区学当前应该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6):102-105. 被引量:80
-
5肖光明.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浅析——以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72-75. 被引量:19
-
6蒋明康,薛达元,常仲农,赵宏.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1994,10(1):53-55. 被引量:14
-
7薛达元,郑允文.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4,10(2):6-9. 被引量:66
-
8郑允文,薛达元,张更生.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农村生态环境,1994,10(3):22-25. 被引量:169
-
9郑元同.乐山旅游经济发展与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保护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5(5):138-141. 被引量:6
-
10罗传秀,潘安定,夏丽华.鼎湖山森林与旅游生态服务功能的初步评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4):161-16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6
-
1邹红菲,许志铭.我国自然保护区品牌建设初探[J].消费导刊,2009,0(3):29-31. 被引量:1
-
2宗诚,马建章,何龙.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50年——成就与展望[J].林业资源管理,2007(2):1-6. 被引量:16
-
3周志红,廖继武,周永章.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及其机制研究——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热带地理,2011,31(6):623-628. 被引量:3
-
4汪有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4):23-26. 被引量:12
-
5方宏明.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7,7(6):9-11. 被引量:3
-
6王海娟,李江鸿,朱洁,吴迪.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系统规划和管理[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1(6):16-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8
-
1高云飞,赵传燕,戎战磊,刘俊杰,毛亚花,郭朝霞.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覆被和人类干扰下亚高山草地蒸散发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356-362. 被引量:5
-
2安延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J].中国绿色画报,2018,0(7):248-248.
-
3邹红菲,许志铭.我国自然保护区品牌建设初探[J].消费导刊,2009,0(3):29-31. 被引量:1
-
4柳江,武瑞东,何大明.地缘合作中的陆疆跨境生态安全及调控[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606-616. 被引量:19
-
5吕君,刘丽梅.中国草原旅游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2):96-101. 被引量:6
-
6王自勇,孙大江,何飞,郑绍伟,陈其兵,刘兴良.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水沟保护站生态规划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7,28(6):83-87. 被引量:1
-
7程鲲,马建章.中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措施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8(2):11-14. 被引量:8
-
8刘成林.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现状及其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6):138-142. 被引量:6
-
9温战强,高尚仁,郑光美.澳大利亚保护地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林业资源管理,2008(6):117-124. 被引量:22
-
10彭宗林,邹颖.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及措施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70-1127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