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武汉地区构造与岩溶发育程度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武汉地区区域构造演化、褶皱和断裂等进行初步梳理和分析,探讨岩溶与构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上下两套碳酸盐岩地层,跨及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等三个地层单元。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岩溶在向斜核部开始初步发育,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向梁子湖凹陷排泄;燕山中晚期为岩溶发育的鼎盛时期,以关山扇形向斜最为典型,沌口向斜和大军山向斜次之;喜马拉雅晚期由于整体沉降,老粘土层的覆盖限制了岩溶的发育;全新世长江由西向东贯通,地表水对长江沿线差异化的侵蚀破坏为陆家街地区成为岩溶易发区提供了背景条件;研究区向斜形态变化显示由北向南变形强度和断裂发育程度呈递减趋势,沌口向斜以北向斜中裂隙和岩溶更为发育,通过对不同向斜核部弯曲程度、轴面产状和褶皱倾伏角的对比显示关山扇形向斜最利于裂隙和岩溶发育;关山扇形向斜核部陆家街地区可能为近东西断裂与北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北北东向断裂对北西西向断裂的叠加改造形成沿断裂方向的强迳流带,使其易于溶蚀和潜蚀,陆家街地区深部大面积断裂破碎带、纵横交错的方解石脉、以北西西向张裂隙为主控制的岩溶孔洞可能为谌家矶—金口断裂和蒋家墩—青菱湖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叠加改造所致。
出处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B04期58-67,共10页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254

共引文献670

同被引文献52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2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