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你方唱罢我登场——符号标出性与中国消费社会的时尚变迁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化研究中的标出性是有趣而棘手的问题。非标出项和中项构成正项,标出性构成异项,中项偏边造成标出项和非标出项的历史翻转。本文拟从标出性的翻转分析中国消费社会的时尚变迁,并揭示形形色色的时尚背后所隐藏的消费社会的逻辑。
作者 杜亚鑫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58页,第309页.
  • 2[法]博德利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5-86页,第8页.
  • 3谢东海.《中国时尚文化史丛书》,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
  • 4[德]齐美尔.《时尚的哲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 5[美]珍妮弗·克雷克.《时装的面貌:时装的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 6胡易容.论文化标出性翻转的成因与机制——对赵毅衡一个观点的扩展[J].江苏社会科学,2011(5):138-142. 被引量:25
  • 7[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21-22页.
  • 8[英]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 9[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7页.

二级参考文献4

  •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8页.
  • 2新华网,时尚圈爱上“变态”美:谁比谁“雷”,http://news.xinhuanet.com/lady/2011-04/08/cj21271616_2.htm.
  • 3博德利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5-86页.
  • 4赵毅衡.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8(3):2-12. 被引量:95

共引文献99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