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小句概念结构及其合成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与传统语义学相比,认知语义学恰当地还原了话语理解过程中的思维路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可以对小句层面上的诸多语言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本文以认知语义学为视角,分析了以运动事件句、"领主属宾句"为代表的汉语小句的概念结构及其合成机制。同认知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地位仍需提高,认知语义学理论与汉语事实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
张健军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2期12-14,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小句
概念结构
合成
运动事件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谢信一,叶蜚声.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中)[J]
.当代语言学,1992(1):20-28.
被引量:26
2
沈家煊.
“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
.中国语文,2006(4):291-300.
被引量:238
3
沈家煊.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2003,17(3):17-23.
被引量:188
4
潘海华,韩景泉.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
.语言研究,2005,25(3):1-13.
被引量:139
二级参考文献
44
1
任鹰.
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J]
.中国语文,2001(4):320-328.
被引量:64
2
沈家煊.
句式和配价[J]
.中国语文,2000(4):291-297.
被引量:221
3
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15.
被引量:722
4
徐杰.
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9,1(1):16-29.
被引量:209
5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15
6
顾阳.
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J]
.现代外语,1997,20(3).
被引量:131
7
潘海华.
词汇映射理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外语,1997,20(4).
被引量:51
8
李临定.
究竟哪个“补”哪个?——“动补”格关系再议[J]
.汉语学习,1984(2):1-10.
被引量:43
9
袁毓林.
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
.中国语文,1996(4):241-254.
被引量:149
10
温宾利,陈宗利.
领有名词移位:基于MP的分析[J]
.现代外语,2001,24(4):412-416.
被引量:90
共引文献
526
1
李思旭.
从小句整合看汉语动结构式的形成[J]
.昭通学院学报,2023,45(1):92-98.
2
庄会彬,马宝鹏.
韵律句法视角下的汉语否定问题刍析[J]
.韵律语法研究,2019(1):83-113.
被引量:3
3
王洪明.
容量对比构式研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253-269.
4
卢英顺.
话题:汉语句子结构的一种基本成分[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0-33.
5
曾茜雅.
图式理论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交际,2020(13):217-219.
6
杨坤,文旭.
基于使用的“动词-构式”论元融合模式[J]
.现代外语,2021,44(3):346-359.
被引量:5
7
张海天.
也谈汉语中的动结式[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8(4):16-20.
8
向大军.
领主属宾句句法语义的功能语言学诠释——从“王冕死了父亲”的英译谈起[J]
.外国语言文学,2023,40(6):103-114.
9
唐宽.
SC理论与动结式中“了”的生成和移动[J]
.国际汉语学报,2019,0(1):100-114.
10
曹秀玲,罗彬彬.
汉语不及物动词及物化:修辞与语法化叠加作用下的论元重置[J]
.高等日语教育,2020(2):1-12.
被引量:2
1
张喆.
集策略与目的于一身的语言[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2):25-27.
2
张卫强,陈有.
从词汇角度看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教学的解读和启示[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9):195-195.
3
张卫强.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北方文学(下),2011(8):101-101.
4
赵越.
基于认知语义学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
.中国电子商务,2014,0(24):126-126.
5
胡文捷.
认知语义学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探索[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5):106-108.
被引量:5
6
胡硕晏.
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7(1):50-53.
7
周绪琳.
认知语义学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
.文学教育,2012(22):78-79.
被引量:2
8
赵霞.
概念合成:语言隐喻化的认知过程[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60-63.
被引量:1
9
何霜.
科技工作者英语学习研究评述[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0):176-177.
10
赵璞.
大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和语言学习策略的整合[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208-209.
被引量:3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