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0
-
1朱宝泉,胡海峰.微生物药物研究中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J].中国天然药物,2004,2(4):193-198. 被引量:6
-
2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1):92-96. 被引量:43
-
3[1]M.T.马迪根,J.M.马丁克,J.帕克著,杨文博(Yang WB),等译.微生物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4[3]A.N.格拉泽,二介堂弘著,陈守文(Chen SW),喻子牛(Yu ZN),等译.现代生物技术译丛: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5[5]朱宝泉(Zhu BQ).现代生物技术丛书--生物制药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6[8]陈代杰(Chen DJ).微生物药物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
7蒙凌华,蒋超,刘兆乾,齐清,丁健.螺旋藻提取物对DNA拓扑异构酶活性的抑制及对DNA的直接影响[J].癌症,2000,19(8):768-771. 被引量:57
-
8吴萍茹,林丽玉,高霞灵,方金瑞.微生物药物开发的新动向[J].海峡药学,2001,13(1):7-9. 被引量:3
-
9司书毅,黄明玉,张月琴.微生物药物筛选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21(4):294-297. 被引量:11
-
10刘晓颖.微生物基因组与抗微生物药物的发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29(3):138-14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
-
1王慧楠.浅谈微生物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66-66.
-
2付爱玲,李晓荣,田晋红.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微生物制药》课程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34-136. 被引量:2
-
3薛万俐,李治强,张晨静.微生物制药与微生物药物研究现状[J].今日药学,2014,24(8):623-624. 被引量:6
-
4吴佳新.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284-285. 被引量:4
-
1杨永弘.第三讲 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3):182-183. 被引量:26
-
2华家柽.高效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第三讲 蛋白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J].色谱,1991,9(1):34-38. 被引量:4
-
3黎曙霞.孕产妇用药——第三讲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新医学,2002,33(6):372-374. 被引量:3
-
4王永铭,李端.第三讲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理研究的重要领域[J].中华消化杂志,1994,14(3):164-165.
-
5邵广宇.第三讲 社区常见疾病 第六章 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 第一节 鼻科常见疾病[J].中国乡村医药,2007,14(3):77-79.
-
6预告“讲座·药物警戒”专栏近期刊登主题欢迎投稿![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10):591-591.
-
7可口可乐副总裁:中药研究可借鉴咖啡研究思路[J].中医药国际参考,2008(5):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