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文学现代性”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兼以科学思潮对于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影响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一种文学特征总和的"文学现代性"研究,呈现出了主体意识的缺失、问题意识的缺位与历史意识的不足三大瓶颈,而立足科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影响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打破瓶颈。具体说来,则在于对科学思潮语境下的教育史、传媒技术与日常生活进行审理与把握,进而对"文学现代性"进行新的思考与整理,从而形成新的研究视角。但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仍要避免历史感缺乏与理论泛滥这两个问题。
作者 韩晗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9-105,共7页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彼得巴顿.形象思维、形象美学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现代性[M]∥蔡翔,张旭东.当代文学60年回望与反思.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43.
  • 2何浩.梁启超的“新民”与文学现代性的缘起和谱系[M]∥金雅.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383.
  • 3方克强.开放性:文学现代性的标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1):59-71. 被引量:3
  • 4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M].上海:良友印刷公司,1935..
  • 5胡适.问题与主义·论国故学[M].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6:98.
  • 6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黄埔生活,1927,(4).
  • 7林语堂.林语堂经典名著:第十卷[M].台北:金兰文化出版社.1986:198.
  • 8陈平原.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1):38-49. 被引量:14
  • 9刘叔雅.欧洲战争与青年之觉悟[J].新青年,1915(2):22.
  • 10傅斯年.人生的发端[J].新潮,1919(1):1.

二级参考文献19

  • 1龙泉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论析[J].学术月刊,1997,29(9):31-37. 被引量:6
  • 2杨春时,宋剑华.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J].学术月刊,1996,28(12):85-91. 被引量:50
  • 3王学谦.社会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J].文艺争鸣,2000(5):34-39. 被引量:4
  • 4韩少功.《文学的“根”》[J].作家,1985,(4).
  • 5.《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1972年版第1卷.第255页.
  • 6顾彬.《关于“异”的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第17页.
  • 7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44页.
  • 8王中江,苑淑娅选编.《新青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67页.
  • 9《中国新文学大系》第19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700页、700页、700页、702页.
  • 10《夜读偶记》.见《茅盾文艺评论集》下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783-784页.

共引文献2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