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刍议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耗费7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在美国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小说以无名无姓的南方黑人青年的学习生涯、工作经历和生活遭遇及其所见所闻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在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丧失身份、失去自我、寻找自我、
作者
袁帅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56,共2页
Mangzhong Literature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象征意蕴
长篇小说
美国社会
黑人作家
学习生涯
生活遭遇
工作经历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李美芹.
《看不见的人》中黑人的自我异化[J]
.广西社会科学,2002(5):191-192.
被引量:13
2
陈习芝.
单一表象 多重内涵——从文体手段角度解读《看不见的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100-102.
被引量:2
3
许海燕.
黑人·人·个性和自我本质的失落——评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J]
.当代外国文学,2001,22(4):133-138.
被引量:15
4
唐晓忠.
文化冲突中寻求真正的存在——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创作简论[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07-11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9
1
伯纳德·W·贝尔.《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4页.
2
伊恩·罗伯逊.现代西方社会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3
A·查普曼.黑人的声音:美国黑人文学选集[C].新美洲图书公司,1968:665.
4
小休斯顿·A·贝克.黑人长歌[Z].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72:6.
5
New Essays on" Invisible Man", ed. Robert O' Meal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3.
6
The Living Novel, ed. Granville Hicks. New York: Macmillan, 1957. p.75.
7
Emory Elliott, et al. eds.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Novel.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1, p.435.
8
Ladell Payne. Black Novelists and the Southern Literary Tradition.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81, p.96.
9
Frederick R. Karl, American Fictions 1940- 1980.p. 196,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3.
共引文献
26
1
张力.
《看不见的人》与萨特的存在主义[J]
.长城,2011(2):62-63.
2
姬振亭,郭海波.
试论《看不见的人》的自我寻求与抗争[J]
.作家,2012(10):54-55.
3
赵林娟.
黑人·人·个性和自我本质的失落——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的写作手法[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5-36.
4
张静静.
《约翰的归来》中人物的异化[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79-79.
5
雷建国.
《无形人》中的象征、存在及异化[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111-115.
被引量:1
6
王昕.
《看不见的人》中场景设置的主题意蕴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152-153.
被引量:2
7
李莉.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象[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236-238.
被引量:3
8
黄耀华,严立梅.
《看不见的人》的黑色幽默[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0):138-140.
被引量:1
9
李小海.
黑人自我意识存在的探寻——存在主义视野下的《看不见的人》[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9):69-71.
被引量:3
10
王晓辉.
探寻《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义[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5):97-98.
被引量:2
1
壹可.
和你一起长大[J]
.文学少年(小学),2005(11):6-10.
2
欧阳淑曼.
韶华易逝,岁月如歌[J]
.语文世界(中旬刊),2009(5):35-35.
3
吴士美.
我的老年大学情怀[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08(9):40-40.
4
万晔秋,沈莹(图).
缘结“小主人”[J]
.小主人报,2009(2):13-13.
5
刘小蔓.
心灵狂欢[J]
.年轻人(B版)(魅力校园),2014(7):5-5.
6
齐国红.
高三班主任要扮演的几种角色[J]
.班主任,2009(4):20-21.
7
马德.
天未塌,我还在(外二章)[J]
.新青年(珍情),2008,0(9):32-33.
8
田雨.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J]
.青年文学家,2013,0(26):62-63.
9
落木.
喜欢的书,与你分享[J]
.年轻人(B版)(魅力校园),2016,0(7):35-35.
10
吴秀珍.
《推销员之死》中的神话暗喻[J]
.文学教育,2011(2):109-109.
芒种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