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教育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的发展理念,对促进学校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新时期的学校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人本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在本文中就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教育进行相关研究,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作者
孙基洲
原琳
焦艳梅
机构地区
哈尔滨飞行学院理论训练系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第8期187-187,189,共2页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学校
人本教育
分类号
G47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燕国材.
论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J]
.探索与争鸣,2009(8):4-6.
被引量:12
2
张志云.人本教育管理的当代解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496,498.
3
段宝霞,赵呈琛.
也谈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3):5-7.
被引量:4
4
周华平.
科学发展观与人本教育[J]
.琼州学院学报,2008(S1):3-3.
被引量:1
5
吴发科.
人本教育观的剖析思考[J]
.现代教育论丛,2008(7):8-11.
被引量:3
6
吕涛.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本教育[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110-112.
被引量:1
7
陈乃林.
人本教育观论要[J]
.江苏高教,2005(1):1-6.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杨韶刚.
人本与科学精神在当代教育中的整合[J]
.教育科学,1999(3):1-4.
被引量:9
2
岳伟,王坤庆.
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66
3
崔新建.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
.人民教育,2004(23):8-11.
被引量:23
4
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05-206.
5
阎立钦.培养创新能力、推行素质.中国教育,1999,(4):109-109.
6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4.
7
瞿葆奎.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77.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9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37
1
齐兰芬.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教育创新意义[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8(5):17-19.
被引量:4
2
董晓曦,刘睿.
人本主义教育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J]
.药学教育,2008,24(2):12-15.
被引量:2
3
王迅,邵一江.
厚德博学 善思致用——略论合肥学院校训的文化内涵[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16-119.
被引量:1
4
陈军义.
广西高等教育人才配置问题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0):125-126.
被引量:2
5
张洪剑.
人本主义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
.中国校外教育,2009(7):19-19.
被引量:2
6
陈赞晓.
对“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再认识[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0):103-106.
7
戴红伟.
教师专业素养在大学生非专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236-237.
被引量:1
8
杨海燕.
对教育目的的辩证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教育目的[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6):105-107.
9
李志刚.
推进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1(8):13-13.
10
陈乃林.
人本社区教育:命题的提出与实践意义[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23(4):22-26.
被引量:12
1
张伏力.
论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1,15(3):75-77.
2
宋蔚.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J]
.管理观察,2008(23):89-90.
3
张玉明.
试论技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J]
.学苑教育,2009(11):6-6.
4
赵鉴军.
新时期良好社会风气建设浅议[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2):61-62.
被引量:1
5
程寿明.
探索历史教育“点金术”的佳作——读《历史教育方法论》[J]
.教育学术月刊,1993(4):75-75.
6
王福顺.
教育工作现代化的正确指针[J]
.理论与现代化,1994(5):30-33.
7
少先队“学列宁”?[J]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2011(10):21-21.
8
王宏玉,叶珺.
少先队“学列宁”?[J]
.咬文嚼字,2010(9):1-1.
9
高永昌.
略论80年代前期民盟对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贡献[J]
.沧桑,2007(3):95-96.
被引量:1
10
郑力弟.
“三琢磨”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J]
.福建教育(职成版)(E版),2012(3):34-35.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