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批判思想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行动纲领,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批判纲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唯物史观的文化批判立场阐述了关于以资产阶级文化霸权为抗争对象、以无产阶级文化革命为实践指向、以无产阶级文化解放为价值目标为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文化批判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文化批判思想在根本意义上是把文化批判置于总体性革命的实践之中。
作者
卢文忠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出处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31-33,共3页
Journal of Yanbian Party School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文化批判
思想研究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0.
2
卢文忠.
论文化批判的后现代转向——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演变逻辑[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39-41.
被引量:2
3
刘同舫.
马克思文化解放的维度及其政治旨趣[J]
.天津社会科学,2011(3):10-14.
被引量:7
4
刘卓红,卢文忠.
唯物史观创立进程中的马克思早期文化批判研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8):98-10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高清海,孙利天.
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1(5):9-16.
被引量:53
2
张世英.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1):43-48.
被引量:145
3
俞吾金.
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2):34-40.
被引量:43
4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0,129,125,123.
5
《马克恩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4页.
6
列奥·施特劳斯;《(政治的概念>评注》,载迈尔《隐匿的对话-施米特与施特劳斯》,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96页.
7
夏尔·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1卷,赵俊欣等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54页.
8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57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13-414页.
共引文献
24
1
卢文忠.
推动西方革命的文化批判——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逻辑[J]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1(2):44-55.
2
张业蕾,胡于凝.
论生态型政府的逻辑困境与出路——基于技术约束和制度约束的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94-97.
被引量:7
3
田振林.
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2-144.
4
陈仕伟.
全球化条件下的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道路[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3):49-51.
5
赵科天.
论“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的辩证协调[J]
.甘肃社会科学,2011(3):157-161.
被引量:5
6
曾舒珩.
浅析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研究视角[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4):43-45.
7
邹继业,伍文能,陈雪霞,刘紫桓.
柳州市城乡产业联动发展战略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8):1-4.
被引量:1
8
韦岚.
基于文化认同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
.求实,2012(11):31-34.
被引量:9
9
胡芳.
国内马克思文化理论研究述评[J]
.贵州社会科学,2013(2):17-19.
被引量:3
10
魏行进,贺月华.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3(2):56-57.
引证文献
1
1
卢文忠.
《共产党宣言》论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批判意蕴[J]
.长春大学学报,2017,27(9):82-8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卢文忠.
恩格斯论机器及其批判意蕴——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惠州学院学报,2021,41(1):7-12.
1
包心鉴.
《面向21世纪的历史责任和理论贡献》评介[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5):43-45.
2
杨宏伟,徐旖瑶.
马克思文化解放思想初探[J]
.学术论坛,2012,35(2):5-8.
被引量:1
3
张秀勤.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三维解读[J]
.学理论,2012(20):1-3.
4
陈露.
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的价值解读[J]
.科学社会主义,2008(6):100-103.
5
潘西华.
“文化霸权”——葛兰西意识形态批判思想[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13-15.
6
郭瑞.
略论毛泽东的文化批判思想与新中国文化领导权的确立[J]
.学理论,2010(20):170-171.
7
包心鉴.
“三个代表”思想的时代价值、实践指向和创新意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J]
.山东社会科学,2001(3):5-11.
8
张方玉.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指向[J]
.学术论坛,2010,33(5):57-58.
被引量:3
9
臧佩洪.
难以回避的:不是文化霸权,而是资本逻辑——詹姆逊对作为他者的现代性的晚期马克思主义抗争[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5):20-22.
被引量:3
10
段思聪.
马克思认识人的自由的三个维度——基于人的本质的哲学阐释[J]
.巢湖学院学报,2014,16(5):29-31.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