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8,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4
-
1孙成城.关于社会力量办学若干问题的探析[J].教育研究,1999,20(3):25-29. 被引量:13
-
2胡卫.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策略框架[J].教育研究,1999,20(5):68-74. 被引量:37
-
3郑晓鸿.教育公平界定[J].教育研究,1998,19(4):29-33. 被引量:70
-
4刘胜兰.对江西省民办高教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1997(2):58-59. 被引量:2
-
5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Z].,2000.10.27..
-
6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Z].,2002.12.28..
-
7教育部发展司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2年中国民办教育绿皮书[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
-
8张志义 李家永.民办教育的研究与探索[A]..民办学校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
9范先佐.筹资兴教.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N].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9,8,.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0胡卫.民办教育发展与规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
引证文献15
-
1李晓丽.我国民办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观念基础[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23-26.
-
2彭香萍,左泽.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从鄱阳县看中部贫困地区民办高中教育的发展[J].江西教育科研,2004(7):27-29.
-
3王亚妮.西安欧亚学院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3(2):34-37. 被引量:1
-
4李青梅.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细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20(4):14-15.
-
5谢福林.浅析民办高教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涵[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7(4):8-10. 被引量:1
-
6王宪平.论张伯苓的私立教育办学思想[J].师资培训研究,2001(3):18-22.
-
7王宪平,熊庆年.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特征及其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6):31-35. 被引量:6
-
8马玲亚.对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制度发展策略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13(5):31-33.
-
9虞文娟.关于民办二级学院发展的若干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4):68-70. 被引量:3
-
10王海玲.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3(2):44-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9
-
1魏红梅.初中数学如何挖掘和利用德育资源[J].吉林教育,2019(12):53-54.
-
2王旭,赵晓冬.析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公平缺失[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5-17.
-
3卫炜,陈蕾.学田制与赠地学院之比较研究及对发展中国民办高校的启示[J].社科纵横,2007,22(1):152-154. 被引量:2
-
4张辉.罗尔斯正义论视角下释义我国民办与公办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13(6):20-26. 被引量:3
-
5党亭军,党永军.中印管理私立中小学方式的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4(7):79-80. 被引量:1
-
6郭占元.中国民办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7(1):58-61.
-
7贾少华,王庆喜.民企发展对民办高校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6):97-100.
-
8权菊青.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144-146. 被引量:2
-
9王旭.民办高等教育公平缺失:政府的角度[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8):26-30. 被引量:3
-
10李霞.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51-53. 被引量:9
-
1李爱新.新课程 冷思考[J].教育现代化,2006(10):112-112.
-
2严建.教育定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核[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15(1):1-3.
-
3吴红华,高玦倩.为每一位学生的最优发展服务[J].江苏教育,2008(5):43-44.
-
4马树娟.语文教师授课四必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34-34.
-
5张小利.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1):2-2.
-
6李一平.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9(15):27-27.
-
7梁安林.一切从做人开始[J].亚太教育,2016,0(20):98-98.
-
8林宠明.对信息化社会人才素质和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2(6):33-35. 被引量:4
-
9何锡聪.谈“创造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14):29-29.
-
10张家浚.略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定位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2(8):15-18. 被引量: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