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转折时代”的“持守”与“弃斥”——“十七年”时期老舍与赵树理文学行为共同性及其意义的考察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十七年"时期老舍与赵树理文学行为共同性状态及其意义,蕴含着文学主体的既有历史与"新时代"之间丰富复杂的紧张关系。"历史"与"现实"、"审美惯性"与"功能皈依"、"激进超越"与"留恋传统"等,在主体身上呈现为"欲断不断"的缠绵状态。他们在激进时代里逐步被"虚化"的境遇以及他们所做出的有限而无奈的回应,他们的"身份"或"角色"转变与呈现的复杂性等,可以视为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他们所持守的"大众文艺本体观",具体表现为社会文化主体的底层倾斜、审美文化功能的伦理取向、艺术选择重构的本土范畴。"持守"与"弃斥"的根由,既有着传统"士人"身份的现代延异因素,也是对自我与权力主体之间对等信任的诉求。在多变的时代里,两个主体间的博弈,微妙又复杂。
作者 席扬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8,共14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基金 2011年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史重要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1BZW108)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2

  • 1赵树理.《〈方珍珠〉剧本读后感》,《新民报》(北京)1951年1月11日.
  • 2赵树理.《〈方珍珠〉剧本读后感》,见《赵树理文集》第4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年,第1441-1442页.
  • 3《文艺报》1960年第22期.
  • 4赵树理.《关于〈邪不压正〉》,《人民日报》1950年1月15日.
  • 5赵树理.《戏剧改革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赵树理全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21页.
  • 6赵树理.《本书的产生及其特点》,《赵树理全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42页.
  • 7赵树理.《我与〈说说唱唱〉》,《赵树理全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53-254页.
  • 8老舍.《元旦》,《北京新民报日刊》1950年1月1日.
  • 9老舍.《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N].《人民日报》,1952年5月21日.
  • 10《全国文联新年联欢并欢迎老舍归国》,《人民日报》1950年1月5日.

二级参考文献31

  • 1昌切.赵树理与路翎:现实主义小说潮流中的两脉流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1(3):48-54. 被引量:2
  • 2武养.《一篇歪曲现实的小说—<锻炼锻炼>读后感》[J].文艺报,1959,(7).
  • 3姚文元.《文学上的修正主义思潮和创作倾向》[J].人民文学,1957,(11).
  • 4《(金锁)发表前后》[J].文艺报,1950:211-214.
  • 5钱理群.《天地玄黄--1948》.
  • 6贺桂梅.《转折的年代》.
  • 7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关于解放区文艺的报告》.《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三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12月版,第686、689页.
  • 8《关于(邪不压正)》,《赵树理全集》第4卷,第197-199页,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 9《我与(说说唱唱)》[J].文艺报,1950:253-254.
  • 10《决心到群众中去》[J].文艺报,1950:257-257.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47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