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喜马拉雅黑云斜长片麻岩脱水溶融实验:对青藏高原地壳深熔的启示 被引量:5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对高喜马拉雅块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实验(T=770-1029℃,P=1.0-1.4GPa,无外加自由水),初步研究了脱水溶解过程和溶体结构;模拟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1)即便在初熔状态下(熔融速度<5%),溶体也主要以溶体薄膜的形式分布于矿物的相边界上,熔体的连通性不仅取决于熔体结构,还受到溶融程度的控制;(2)“脱水熔融”实际包含了亚固相脱水作用、流体迁移、含水和缺水溶融等一系列子过程;(3)实验产生出过铝的花岗质溶体,其成分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分相似,残留相矿物组合为Pl+Qz+Gat+Bio+Opx±Cpx+Ilm(Rut)±(Kfs),化学成分中偏基性,可与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麻粒岩对比。实验证实黑云斜长片麻岩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源岩之一,脱水熔融是形成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的重要方式,并为确定源区的温压条件提供了实验约束。
出处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408000) 德国波茨坦国家地球科学中心-GFZ)国际合作研究基金 教育部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1

  • 1邓晋福,赵海玲,赖绍聪,刘厚祥,罗照华.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与陆内俯冲作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4,19(2):139-147. 被引量:67
  • 2朱元清,石耀霖.剪切生热与花岗岩部分熔融——关于喜马拉雅地区逆冲断层与地壳热结构的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90,33(4):408-416. 被引量:28
  • 3Dewey J F 常承法 等.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青藏高原地质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84-415.
  • 4李廷栋 佚名.对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主要特点的再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构造和形成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60-163.
  • 5潘桂棠.青藏高原巨厚地壳和高原形成机制.青藏高原大地构造与形成演化.地质专报.第10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 6沈显杰 张文仁 等.青藏热流和地体构造热演化.地质专报五.第14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 7崔作舟 滕吉文 等.西藏高原亚东至当雄地带二雄地壳结构的研究[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刊(第21号),1990,:239-245.
  • 8嵇少丞.部分熔融的构造地质意义(I):变形机制转变的实验研究[J].地质科学,1988,(4):347-356.
  • 9郭新峰,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0年,21卷,190页
  • 10常承法(译),青藏高原地质演化,1990年

共引文献19

同被引文献1146

引证文献50

二级引证文献124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