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悲凉之好与淡雅“享虐”——也品《故都的秋》的“悲凉之味”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重在写“秋味”。钱理群指出:秋味在开章第一段便被提出了,以后各段不断地重复(强调):“秋的味”,秋雨“下得有味”,文人写得“有味”,“秋的深味”,秋的“回味”……一气贯到底,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 汲安庆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4,共6页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钱理群.《品一品“故都”的“秋味”》,载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第216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②(必修)·教师教学用书》第1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 3孙绍振.《追求大雅和大俗的交融》,载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第227、28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 4[日]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小说选·译文序》第7页,叶谓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 5卫岭.从唯美到颓废——《雪国》:远离都市的颓废[J].文艺争鸣,2005(2):108-110. 被引量:7
  • 6《日本国语大辞典》第19卷,小学馆出版社1933年.
  • 7《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129、163页.
  • 8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载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第33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 9宋·张载.《正蒙·乾称篇》,载《张载集》第62页,章锡琛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
  • 10吴晓东.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郁达夫小说再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3-34. 被引量:49

二级参考文献54

  • 1成仿吾.《真的艺术家》[J].创造周报,1923,27.
  • 2陈力卫.《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问题-由版本的变迁看译词的尖锐化.二十一世纪(香港),2006,(2).
  • 3杨殷夫.郭沫若传[M].上海:民众出版社,1938.
  • 4光赤.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A].文学运动史料选:第1册[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 5郁达夫.创造社出版部的第一周年[A].创造社资料(下)[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 6郁达夫.批评与道德.创造周报,1923,(10).
  • 7张静庐.在出版界二十年[M].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8..
  • 8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68页,第269页.
  • 9郭沫若.我们的文学新运动[J].创造周报,1923,(3).
  • 10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共引文献56

同被引文献22

  • 1王丽.中学语文教学手记[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7,0(11):7-11. 被引量:17
  • 2南帆.散文解读的几个问题[J].学术评论,2013(1):4-11. 被引量:3
  • 3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M].鲁迅,译∥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 4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5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J].名作欣赏,1992(2):36-37.
  • 6夏丐尊.关于国文的学习[M]//夏丐尊,叶圣陶.文章讲话[M].香港:中华书局,2007:117.
  • 7夏丐尊.平屋杂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3.
  • 8夏丐尊,叶圣陶.情绪与情操[M].国文百八课.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94-295.
  • 9汲安庆.关于教学节奏和情感节奏合一的思考[M]//王意如.在课堂上思考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3.
  • 10汲安庆.说不尽的“草蛇灰线”[N].作文指导报:初中版,2009-08-25(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