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0年第3期8-10,共3页
I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
同被引文献9
-
1周建设.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动作用浅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3,32(4):110-112. 被引量:1
-
2赵以莲.青海省社会发展科技研究成效及发展思路[J].青海科技,2006,13(2):38-41. 被引量:1
-
3周宏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09.
-
4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1):43-46. 被引量:148
-
5尚慧霞,蒋祥龙.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3):84-86. 被引量:8
-
6刘军胜.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大有可为[J].前线,2020(5):38-39. 被引量:9
-
7宋秀玲,陈跃来.加强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5):10-12. 被引量:2
-
8徐喆,杨志华,陈成笙,王紫微,秦天一,黄雪华,张志国.我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71):123-124. 被引量:9
-
9毛艳青.六度分割理论下自媒体传播机制研究[J].新闻战线,2016,0(8X):29-3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陈佳祎,陈羽菲.以科普工作助力食品自动售卖(制售)行业监管和发展[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2(1):62-65. 被引量:2
-
2周宁.科普短视频传播策略的思考与探析[J].传媒,2021(18):79-81. 被引量:7
-
3江启煜.中医药科普集成平台的构建与运维[J].科技传播,2021,13(24):13-16. 被引量:3
-
4李隽,井晶.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策略研究[J].现代中医药,2022,42(6):141-144. 被引量:8
-
5雷黄伟.新媒体背景下中医药健康科普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8):69-71. 被引量:9
-
6潘教亦,孙世运,何富乐.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中医药健康科普信念模式构建[J].健康研究,2023,43(1):29-33. 被引量:4
-
7王冀宁,张兴旺,王磊.新媒体环境下国内中药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策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3,36(2):96-101. 被引量:2
-
8鲁启源,陈檬檬,鲁岚,吕陆寅,李凯,卢建华.中医药防治膝痹病科普实践研究——以抖音平台为例[J].科技传播,2023,15(10):126-129.
-
9刘陆伟,王鑫鹏,马萍.中医药网络科普的认识现状及需求调查:以成都市为例[J].中国医院,2023,27(7):41-44. 被引量:5
-
10金斌.基于市域一体化卫生人才引进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4,14(3):52-56.
-
1林千.我们最缺少的是国民科学素质[J].科技潮,1997(8):19-19.
-
2史志洁,李大光.美国致力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介绍美国“2061计划”[J].科技潮,1997(8):23-24. 被引量:1
-
3吴建国,李卫东.科技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2009(10):45-48. 被引量:5
-
4张伯玲.科普的关键是普及科学思想——访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袁正光教授[J].科技中国,2006(4):46-47.
-
5程道才.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的大众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61-64.
-
6毕东海.国民科学素质亟待提高[J].海峡科技,2000(2):25-25.
-
7李树旗.关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思考[J].大家,2010(6):130-131.
-
8杨兴林.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J].青海社会科学,1998(5):14-20.
-
9李海宁.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分析[J].编辑之友,2010(10):24-25. 被引量:4
-
10方雪晴.论加强我国科技传播效果的对策[J].新经济,2016(26):42-4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