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武器装备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简要介绍隐身技术定义、特点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先进武器装备采用的几种主要的隐身技术,最后分析了隐身/反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
刘力
仵浩
张成涛
张晓敏
机构地区
空军工程大学
空军装备部
出处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2,共3页
AERODYNAMIC MISSILE JOURNAL
关键词
武器装备
隐身
反隐身
导弹
飞机
雷达隐身
分类号
E91 [军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1
刘兴堂,刘力.信息化作战与高技术战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2
刘可俭.美国未来作战系统(增订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3
刘兴堂,刘力.信息化战争与高技术兵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共引文献
1
1
刘力,仵浩,王健,丁一.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分析研究[J]
.飞航导弹,2014(12):19-2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3
1
李海燕,何友金,吕原,贺中人.
反红外隐身飞机技术研究[J]
.现代防御技术,2008,36(5):6-9.
被引量:4
2
闵君,邓晓.
目标与背景的红外特征研究综述[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35(z1):385-388.
被引量:4
3
孙娜,胡传炘.
伪装网表面工艺与结构的研究[J]
.中国表面工程,2004,17(4):46-48.
被引量:5
4
王自荣,孙晓泉.
光电隐身性能的表征概述[J]
.激光与红外,2005,35(1):11-14.
被引量:15
5
李金梁,李永祯,王雪松.
米波极化雷达的反隐身研究[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3(6):321-326.
被引量:15
6
褚万顺,尹炳龙.
隐身技术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应用[J]
.车辆与动力技术,2006(2):60-64.
被引量:9
7
张晶,李会利,张其土.
激光隐身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材料导报,2007,21(F05):316-318.
被引量:14
8
余宏明.
雷达/电子战中的现代隐身技术[J]
.现代雷达,2007,29(6):25-27.
被引量:11
9
张肃.
一种隐身飞机识别方法[J]
.雷达与对抗,2007,27(2):40-42.
被引量:1
10
Hall D L, Wheaton V C. EW survivability technologies for armoured vehicles : signature management [ C ]//Land Warfare Conference. Australia, Gold Coast,2005:425 - 432.
引证文献
6
1
陈秦.
自适应伪装系统及在装甲车辆的应用效果分析[J]
.四川兵工学报,2015,36(8):9-11.
被引量:2
2
安富涛,王森.
地面装备目标特征测评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38(4):82-86.
被引量:2
3
董应超,申彪,张丽静.
无人机隐身技术发展研究[J]
.飞航导弹,2017(4):11-14.
被引量:8
4
卜铁伟,吴玉茵,王真.
可见光红外一体化伪装隐身涂层织物的制备[J]
.电镀与涂饰,2020,39(16):1137-1142.
被引量:5
5
吴玉茵,卜铁伟,王真.
多波段伪装隐身涂层织物的制备研究与应用[J]
.化工新型材料,2021,49(3):248-251.
被引量:3
6
唐鑫,杨建军.
体系条件下反隐身作战综合实验平台设计[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6,30(4):73-7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蒲欢,陈善静,康青.
基于视错觉的军事工程伪装研究与应用[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12):229-232.
被引量:1
2
徐龙堂,常颖,付昭旺,刘瑞之.
国外装甲装备隐身技术发展及启示[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41(4):102-105.
被引量:1
3
贾高伟,郭正.
国外隐身无人机的发展[J]
.国防科技,2019,40(2):13-16.
被引量:13
4
陈知华,张天才,邓贤明,黄翔,吴非.
地面目标多谱测试及隐身效能评估现状与展望[J]
.计测技术,2019,39(4):93-99.
5
温占永,段娅.
高空长航时飞翼无人机用涡扇发动机关键技术[J]
.航空工程进展,2020,11(2):159-166.
被引量:2
6
苗壮,孙盛智,段炼,别亚星.
军用无人机关键技术发展应用及主要作战样式研究[J]
.飞航导弹,2020(9):52-56.
被引量:21
7
范泽昊,李昌玺,胡远方,王灿,崔宁.
MQ-25A无人加油机发展现状及趋势[J]
.飞航导弹,2021(11):1-5.
被引量:1
8
秦德淳,靳佰良,李勇,樊智涛.
地物背景近场散射特性数据产品建设论证研究[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2,43(1):268-273.
9
阴鹏,贾高伟,杨希祥.
外军无人机隐身设计发展研究[J]
.飞航导弹,2021(12):69-74.
被引量:4
10
薛德鑫,单涛,徐宁骏,郭浩,董士军,董绍阳.
军用作战无人机未来发展研究[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22,44(6):1-6.
被引量:8
1
何自强.
发展中的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国际电子战,2001(3):27-33.
2
关文桂.
现代三维空间的龙争虎斗:谈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江苏航空,1993(2):15-16.
3
李凡.
新型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探测与定位,2011(3):75-78.
4
常新杰,张科,李言俊,刘德成.
飞机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研究[J]
.航空兵器,1998,5(4):13-17.
被引量:5
5
李为虎,杨富利.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现代物理知识,2003,15(2):37-40.
6
李兴民,周敬国.
现代战争中的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飞航导弹,2006(9):26-29.
被引量:2
7
王春兰.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新动向[J]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B版),2004(02B):107-109.
8
邓大松.
2008年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电子工程信息,2009(2):23-26.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波工程实验室[J]
.中国科技成果,2012(5):72-73.
10
杨成,陈祥余.
航空火力控制系统智能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J]
.计测技术,2005,25(1):18-21.
飞航导弹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