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解读张爱玲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应用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般说来,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叙述者对于读者而言是可信任的,他们对读者的思路起引导作用,读者可以跟着叙述者完成整个阅读过程。但是有的时候,某些作品的叙述者却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这一类叙述者的思想与作者本身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相背离的,文本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常常需要读者自己去辨识。当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从这些不可靠的信息中,经过思索,领会到作者隐含其中的、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时,反讽的效果就产生了。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反讽手法的运用很常见,主要有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两种修辞方法。
作者 苗涛
出处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0

  • 1梁云.论鲁迅与张爱玲的文化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1997(6):141-146. 被引量:14
  • 2吴晓东.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J].鲁迅研究动态,1989(1):12-18. 被引量:37
  • 3《夜晚对于审美经验的意义》[J].《美术史论》,1991,(4).
  • 4[2]王得后.鲁迅杂文全编(上)[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 5[3]康德.批判力批判(上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4.
  • 6[4]黑格尔.美学(第1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
  • 7[5]秦牧.一朵永不凋谢的智慧之花--幽默[N].光明日报,1983-09-01(2).
  • 8[6]"世纪末"的福音.台湾<中国时报>[N].1995-09-14.
  • 9[12]子通,亦清.张爱玲文集补遗[M].广州: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 10D·C·米克.论反讽[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26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