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读张爱玲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应用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般说来,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叙述者对于读者而言是可信任的,他们对读者的思路起引导作用,读者可以跟着叙述者完成整个阅读过程。但是有的时候,某些作品的叙述者却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这一类叙述者的思想与作者本身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相背离的,文本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常常需要读者自己去辨识。当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从这些不可靠的信息中,经过思索,领会到作者隐含其中的、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时,反讽的效果就产生了。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反讽手法的运用很常见,主要有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两种修辞方法。
作者
苗涛
机构地区
焦作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反讽手法
应用
解读
阅读文本
叙述者
阅读过程
修辞方法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卫英.
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陌生化效果[J]
.文艺理论研究,2008(1):68-71.
被引量:6
2
李新民.
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76-81.
被引量:3
3
佘向军.
论反讽叙事对读者的“召唤”[J]
.中国文学研究,2004(4):31-34.
被引量:13
4
吴静.
张爱玲小说的反讽艺术构成[J]
.时代法学,2002(S2):145-146.
被引量:1
5
肖晶,邓小兵.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浅析[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4):25-28.
被引量:3
6
杨小青.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色彩语言[J]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0-5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梁云.
论鲁迅与张爱玲的文化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1997(6):141-146.
被引量:14
2
吴晓东.
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J]
.鲁迅研究动态,1989(1):12-18.
被引量:37
3
《夜晚对于审美经验的意义》[J].《美术史论》,1991,(4).
4
[2]王得后.鲁迅杂文全编(上)[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5
[3]康德.批判力批判(上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4.
6
[4]黑格尔.美学(第1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
7
[5]秦牧.一朵永不凋谢的智慧之花--幽默[N].光明日报,1983-09-01(2).
8
[6]"世纪末"的福音.台湾<中国时报>[N].1995-09-14.
9
[12]子通,亦清.张爱玲文集补遗[M].广州: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10
D·C·米克.论反讽[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
26
1
蔡斌,李小娟.
从叙事距离看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反讽魅力[J]
.外国语文,2009,25(S1):31-34.
2
安丽娜.
无名花的风采——老舍《也是三角》的艺术魅力[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95-98.
3
林莺.
张爱玲建构的汉语视界[J]
.学海,2008(6):181-184.
被引量:1
4
赵云丽.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之新批评解读[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1):116-119.
被引量:1
5
严军.
张爱玲小说中色彩意象的文化隐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43-45.
6
李璇,李晶晶.
《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反讽艺术[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17-18.
被引量:1
7
刘景.
奇妙的反讽——试析《一小时的故事》和《黛西莱的婴儿》中的反讽艺术[J]
.科教文汇,2010(2):50-50.
8
姜淑芹,杜志卿.
论奥康纳《好人难寻》的反讽艺术[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3):65-69.
被引量:7
9
曹莉敏,李海滨.
基于语料库的《金锁记》语言学分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7):75-77.
被引量:1
10
王延娥,陈海蛟.
一场没有英雄的战争——评安布罗斯·比尔斯战争小说的反讽叙事艺术[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2):80-8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
1
易智丽,何希凡.
荒诞——《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现代性阐释[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11):54-56.
被引量:2
2
毛丽丽.
先锋实验下的叙事狂欢——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再解读[J]
.肇庆学院学报,2008,29(1):16-19.
被引量:2
3
缪爱芳.
王朔小说语言反讽手法探究[J]
.安顺学院学报,2008,10(3):6-8.
被引量:2
4
林英魁.
浅析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移就修辞特色[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5):11-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玄烨.
逃亡与家族身份构建的未完成——论小说《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的反讽[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5):26-26.
1
钟丽松.
张爱玲小说中对于月亮意向的运用几点思考[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2013(6):105-105.
2
王一平.
论反讽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中),2014(8):115-116.
3
饶玲芳.
论反讽手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4,0(57):51-52.
4
施福英.
课本=人本——牛津英语教学初探[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7(02X):31-31.
5
曹振国.
现代文阅读中的反讽手法[J]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09(9):16-19.
6
英君.
张爱玲小说幽默风格的修辞体现[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2):104-106.
被引量:1
7
李华容.
色彩斑斓的月亮——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2):266-266.
8
王艳峰.
浅谈张爱玲小说作品中的比喻艺术[J]
.沧桑,2009(2):238-239.
被引量:2
9
张家平.
激越的情感 凝重的形式——《死水》赏析[J]
.学语文,2003(6):10-10.
10
张海静.
背面照镜 别一只眼——谈《读<伊索寓言>》的难点[J]
.阅读与鉴赏(中旬),2005(6):35-39.
芒种(下半月)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