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援诗入史,体史义诗:以《史记》引歌谣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司马迁援诗入史,不是直引《诗经》为主,而是通过叙事中的人物新作一首歌,来抒发个人心情或是透过民歌、童谣,对其中的人、事、物表达爱憎情感。这些意味着歌谣的创作和吟咏是出现在特定的叙事背景中,而歌谣和叙事又相互说明、印证,或辅助叙事,或抒情、议论。它们不仅传递时人的真切感受、生活面貌,而且也从侧面反映了司马迁深切的人生体验和历史思考。这种带有双重情意的歌谣,不仅赋予史料更深广的内涵,而且贯串古今时空,使读者进入历史场景,体味人物的心酸血泪,制造共鸣效果,传达更深沉的讽意,或促成叙事时空的推展,启发联想,形成言有尽意无穷的诗性美感。这是司马迁继承新变,体史义诗,而能成其一家之言的珠泽。
作者 许恺容
机构地区 台湾大学中文所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9,共5页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M].叶瑛,校注.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6.
  •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二十五史点校本,1982.
  • 3朱熹.楚辞后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1.
  • 4吴汝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试释[C]//张高评.《史记》研究粹编(一).高雄: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92.
  • 5柯马丁,林日波(译).汉史之诗:《史记》、《汉书》叙事中的诗歌含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3):4-12. 被引量:4
  • 6杨燕起.《史记十五讲》评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6):136-138. 被引量:2
  • 7张乃鉴.《史记》中的格言、民谣与谚语[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6(2):45-49. 被引量:2
  • 8清杜文澜辑,周绍良校点.《古谣谚》,中华书局出版,1958年版,第3页.
  • 9尚恒元、彭善俊编.《二十五史谣谚通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
  • 10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里仁书局,1997年版,第42-43页.

二级参考文献7

  •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3..
  • 2司马迁.史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989.
  • 3.
  • 4."Shi jingSongs as Per-formance Texts:ACase Study of‘Chuci’(Thorny Caltrop),"[].Early China.2000
  • 5David Schaberg.A Patterned Past:Formand Thought in Early Chinese Historiography[]..2001
  • 6.The Stele Inscriptions of Ch’in Shih-huang:Text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ese Imperial Representation[]..2000
  • 7DavidSchaberg."Song and Historical I maginationin Early China,"[].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999

共引文献9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