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0年第4期28-29,共2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同被引文献56
-
1郑曙村.互联网给民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政治学研究,2001(2):57-66. 被引量:95
-
2顾书.试析网络媒体对中国广电媒体的冲击[J].新闻大学,2000(1):80-81. 被引量:4
-
3陈力丹,郭镇之.关于與论监督的访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4):20-25. 被引量:10
-
4刑建毅,蒋淑媛.制播分离体制的确立对电视业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4):105-110. 被引量:14
-
5金兼斌.现代技术:集权,民主及其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1):45-46. 被引量:2
-
6黄升民.重提媒介产业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5):1-5. 被引量:41
-
7张海鹰.网络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给大众传媒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新闻大学,1999(4):69-70. 被引量:7
-
8方明.加强第四媒体对现行舆论管理体制冲击的研究[J].新闻战线,1999,0(2):47-48. 被引量:1
-
9彭伟步.谨防削弱司法权威——《今日说法》对司法制度冲击的探讨[J].声屏世界,2000(7):4-5. 被引量:2
-
10刘晓苏.数字鸿沟的政治学思考——以发展中国家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2(1):15-18.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5
-
1贺芳,唐魁玉.民主与法制:网络化政治生活的两个维度[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48-51. 被引量:4
-
2殷莉.网络传播与受传者心理的几个问题[J].科学新闻,2001,5(49):12-14. 被引量:1
-
3杨宇,周伯华.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力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95-96. 被引量:3
-
4陈力丹.2000年中国新闻学研究概述[J].新闻界,2001(3):35-37. 被引量:6
-
5陈杰.浅析网络假新闻危害及成因[J].读天下,2016,0(16):234-23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金镇,张继兰.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J].现代情报,2006,26(7):60-62. 被引量:16
-
2刘焕宇.21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扫描[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3-115.
-
3郭可,张军芳,潘霁.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J].新闻大学,2008(1):53-63. 被引量:18
-
4陈仕平.虚拟技术负荷公共性何以可能?--虚拟技术应用背景下公共性实现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10):33-39.
-
5霍志芳.浅论互联网时代之网络执政能力建设[J].山东工业技术,2013(13):59-59.
-
6李良荣,汪凯.2001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回顾[J].新闻大学,2002(72):5-12. 被引量:5
-
7朱春阳,张国良.2001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回顾[J].新闻大学,2002(73):22-28. 被引量:2
-
8黄旦.全球化: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理解与构想——转型期中国媒介研究扫描[J].新闻记者,2002(11):3-7. 被引量:5
-
9罗群,赵慧丽,张丽娜.网络参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0(10):14-15. 被引量:1
-
10陈佳希.微博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3,5(16):30-31. 被引量:2
-
1左凌烨.第五媒体带来无限商机[J].投资与合作,2005(5):93-93.
-
2陈.21世纪九大预测[J].现代人事,2000(6):40-40.
-
3林亚.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何方[J].科技与企业,2013(8):1-1. 被引量:2
-
4肖军.科技编辑与数据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5):38-40.
-
5谷参.培养高校学生图书馆意识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1,0(32):344-344.
-
6吴忠生.关于都市报可读性的思考[J].新闻战线,2007(9):68-69.
-
7孙大东.《文件与档案研究》——名副其实的“研究”之作[J].档案管理,2010(5):63-64.
-
8范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背后的冷思考[J].华人世界,2010(7):34-35.
-
9吴志荣.对引文分析法方法论地位的重新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2,31(5):11-13. 被引量:15
-
10雨本.尊重知识产权 让“中国制造”名副其实[J].企业家信息,2004(5):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