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3,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8
-
1徐兴恩.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航空教育,1999,(2).
-
2方慈.高校领导者的创新与高校创新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99,19(S2):47-50. 被引量:4
-
3胡弼成,黎琳.知识经济中高等教育创新构想[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6):4-8. 被引量:6
-
4林荣日,杜作润.复旦大学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J].复旦教育,2000(1):1-5. 被引量:6
-
5陶爱珠.世界一流大学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
6肖川.完整地理解创新教育[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0,1(3):6-9. 被引量:5
-
7胡继渊,沈正元.国外中小学创新教育摭谈[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1):1-4. 被引量:13
-
8闫秀旗 黄海泉.哈佛大学的创新教育[J].铁路高等教育,1999,(4).
二级参考文献8
-
1刘苍劲.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应采取的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4):83-89. 被引量:19
-
2范国睿.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变革[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3):15-21. 被引量:17
-
3路甬祥.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1998(4):13-16. 被引量:33
-
4张晓洪,熊利明.论高等教育的超越[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7,11(4):92-96. 被引量:5
-
5夏泉.“知识经济”与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19(3):23-26. 被引量:68
-
6薛天祥,张振助.知识经济与大学高科技[J].高等教育研究,1999,20(4):14-18. 被引量:15
-
7邓耀彩.知识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J].江苏高教,1999(4):37-40. 被引量:2
-
8吕向阳,曹焕亚.更新高等教育的五个观念[J].江苏高教,1999(5):23-2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38
-
1程结晶,周茜,赵晓红.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2):62-65.
-
2李铭霞,王庆文.高校科技创新教育途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13-14. 被引量:2
-
3邢旭升.浅谈创新教育[J].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75-76. 被引量:2
-
4叶景林,傅洪安,熊晓路.知识经济与高校教师素质[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67-69.
-
5吴畏,陈泞.构建高校创新文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1):80-82. 被引量:5
-
6郭纬.学科建设综合支持系统的构建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1):20-23. 被引量:2
-
7熊跃敏,汤晓贺.法律诊所教育:价值诉求与本土化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3):1-4. 被引量:8
-
8沈良斌,祁嘉义,冒小璟.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江苏高教,2006(3):91-93. 被引量:51
-
9罗婷,万春林.论新时期大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J].江西教育科研,2006(3):48-49. 被引量:5
-
10杨金荣.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教育创新[J].改革与战略,2007,23(4):139-14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2
-
1张五钢.论知识经济与高校的创新教育[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4(2):91-94. 被引量:1
-
2徐文龙.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上海建立学习型城市的对策[J].探索与争鸣,2001(9):32-33. 被引量:1
-
3朱忠贵,徐辉.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46-47. 被引量:4
-
4詹春燕.洪堡的大学思想及其对我国高校办学理念的有益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07(9):49-53. 被引量:4
-
5张文修,白永毅.三谈博士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5):15-17. 被引量:4
-
6刘嗣贤.理工科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83,4(4):11-14. 被引量:6
-
7王红梅,王虹.浅谈高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4,23(5):41-43. 被引量:2
-
8包常海.以评估为动力推动高校办学理念更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1):16-18. 被引量:5
-
9刘经南.树立大学科建设理念 推进一流学科的跨越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3):19-20. 被引量:54
-
10刘星期,刘杰莲.教育存在与教育意识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4):76-7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9
-
1李秀梓.以教学评估为契机促进实验室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44-145. 被引量:3
-
2陈峥滢,秦毅红,刘义伦.大材料学科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17-19. 被引量:3
-
3谢峻林,何峰.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谈研究型大学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7):155-155.
-
4付萍.浅析我国中医药教育发展对策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329-330.
-
5王建宁.知识经济时代成人教育发展初探[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3(3):18-21. 被引量:2
-
6商华.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3(2):10-12.
-
7彭熙,邓成超.论创新教育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4):60-66. 被引量:14
-
8薛庆根.知识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着力点[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73-75. 被引量:1
-
9张利庆,马伊蓓.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年探索,2003(4):40-4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7
-
1朱林.基于“大工程观”工程化教育改革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5(1):114-116. 被引量:2
-
2李桂兰.创新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J].成人教育,2005,25(3):26-28. 被引量:1
-
3赵韩强,赵树凯.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5):72-74. 被引量:11
-
4吴世丽,仪建红.当前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6):78-79. 被引量:3
-
5孔德霞,刘其涛,姜广东,王益光,赵仁宏.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生命科学仪器,2008,6(1):14-16. 被引量:11
-
6谢瑾,刘丽萍,李淑娥,孙蔚.浅析创新教育与工程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8(21):171-172. 被引量:2
-
7张玉莲.学分制下工程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构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2):249-252. 被引量:9
-
8吴世丽,仪建红.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2):70-72. 被引量:7
-
9郭文海,钟天送.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述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6):17-18. 被引量:8
-
10关涌涛.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3):119-121. 被引量:1
-
1陈新丽,官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功能[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2):11-13. 被引量:2
-
2门献敏.推进高校创新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6):18-19. 被引量:4
-
3李裕福.高校创新教育摭谈[J].江西教育科研,2000(4):8-9.
-
4孟萍,吕贵.浅谈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J].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0(3):40-43.
-
5张美凤,俞锋华.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0(11):17-18. 被引量:28
-
6王楷娥.论高校创新教育[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3):80-82. 被引量:1
-
7张立华,张日卿.制约高校创新教育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6):98-100. 被引量:1
-
8王秋华,向铁元,吕艳萍.高校创新教育之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1):175-176. 被引量:1
-
9钱丹.高校创新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实现[J].时代教育,2013(19):96-97. 被引量:2
-
10李莉萍.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0(5):3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