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重读与对读:《父亲》的“魅”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罗中立的画作《父亲》在中国美术史上意义非常,值得重读和对读。画面内容呈现了"看父亲的看"这样一种视觉关系,引导艺术作品的观看者反观自身。与前此时期的文革宣传画以及后来的一些肖像画作不同,《父亲》突出了光线、阴影对人物面容的表现,面部阴影更是造设出一种"附魅"般的艺术表现效果。在文图关系的视野下,画作的题名通过对亲缘关系的指示开显了图像内容的意义张力,也引发艺术接受者"自反"性的思考。
作者 徐一超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苑》 2014年第2期69-71,共3页 FORUM OF ART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林钰源.罗中立与《父亲》[J].文艺争鸣,2010(11X):18-21. 被引量:7
  • 2罗中立.《我的父亲》的作者的来信[J].美术,1981(2):4-5. 被引量:22
  • 3邵养德.创作·欣赏·评论——读《父亲》并与有关评论者商榷[J].美术,1981(9):56-59. 被引量:13
  • 4徐佳和.罗中立:"父亲"是观念艺术[N].东方早报,2011-11-14(C10).
  • 5(法)巴特.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M].屠友祥,温晋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6(德)阿伦特.启迪:奉雅明文选[M].张旭东,王斑,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
  • 7(德)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 8安然.田雁宁绝妙小品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
  • 9(法)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M].张冠尧,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 10(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二级参考文献12

共引文献19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